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3章 攻击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攻击机 (第15/15页)

气十足的f/a-18“大黄蜂”,法国的“超军旗”也为人津津乐道。相比其他战机,“超军旗”的名气既不在于它的装备数量,也不在于它的先进技术,而是源于其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携带“飞鱼”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现代化导弹驱逐舰,取得了首个空对舰导弹的实战胜利。

    小国小机

    “超军旗”是法国达索-布雷盖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种轻型舰载机,由过去达索公司的“军旗”舰载机改进而来,1978年开始交付部队。以法国的地域环境和军事需求来说,在舰载机方面既不需要超强的攻击性,也不需要庞大的装备数量,因此“超军旗”属于不折不扣的小巧玲珑型战机,前后只生产了85架。

    “超军旗”长14.3米,高3.9米,翼展9.6米。为了节约航母甲板空间,飞机翼尖可以向上折叠,将翼展缩小为7.8米。该机配有2门机炮和5个外挂架,最大载弹量仅有2.1吨,理论上可执行对地/海攻击、防空、侦察等多种任务,但实际上,受到机载设备和武器种类的限制,一般只是在右翼挂载1枚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左翼使用一个1100升副油箱进行平衡。阿根廷攻击“谢菲尔德”号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挂载方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国研制了新一代空空、空地精确制导武器,并从美国引进了“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超军旗”有了更多的武器配载方案,可以实现更多用途。此时,法国开始对“超军旗”进行设备更新和延寿改装,希望能够服役到2005年。但到了2005年,准备换岗的“阵风”舰载攻击机还没有全部到位,因此,“超军旗”依旧在空中飞行。

    马岛战争中一鸣惊人

    前面提到,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为了彰显作战决心和实力,于4月29日利用超级“空中加油接力”实施了人类史上最远奔袭,“火神”轰炸机从英国本土起飞,经阿松森岛,轰炸了阿根廷斯坦利港的军用机场。5月2日,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又被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所秘密跟踪击沉,1000余人葬身鱼腹。愤怒的阿根廷人精心制订了一个反击计划,目标就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该舰耗资2亿美元建成,于1975年2月服役,全长125米,舰上备有反潜直升机和22枚舰空导弹,可对高空或海上目标实施攻击,另配有1座114毫米主炮、2座20毫米机关炮和1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构成海陆空全方位的打击力量,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

    5月4日上午7点50分,阿根廷的“海王星”侦察机正在天上巡逻,突然捕捉到“谢菲尔德”号的雷达信号,此时该舰正在驶向马岛北部水域。经过迅速确认,阿根廷立刻决定实施攻击。不到10点,阿方3架“超军旗”飞机携带着2枚“飞鱼”导弹起飞,在贴近海面的雷达盲区以超低空飞行接近“谢菲尔德”号。

    之所以仅仅出动如此几架飞机,是因为弱小的阿根廷实在无力拿出更大规模的编队了。阿根廷自1864年以来就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英国虽然已经光辉不再,但国家实力、武器装备、作战编成、战技术能力都高出阿根廷几个量级。阿根廷也算是花了血本,从法国购买了数量有限的“超军旗”和“飞鱼”导弹,两者单价分别为1200万美元和20万美元。其实,“超军旗”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在舰载机里面实在也不高,只是对阿根廷来说有些贵而已,换了f/a-18大黄蜂可要贵出几倍。而阿根廷原计划购买的14架“超军旗”和14枚“飞鱼”,在此时只交付了5组。

    此时,海面有6米高的巨浪,使“谢菲尔德”号的雷达屏幕上雪花一片。为了避免干扰,舰长干脆关闭了雷达。“超军旗”也在浪尖上穿行。到了“飞鱼”导弹射程之内时,1架“超军旗”冒险拉升,测量出敌方军舰的准确位置后再快速降下去,数据传入了“飞鱼”导弹系统。转瞬间,2枚“飞鱼”夺路而出,其中一枚因英军电子设备干扰错过了军舰,而另一枚则冲进了舰内,随着巨大的爆炸声,一团火球从内而起,“谢菲尔德”号陷入一片火海,舰长不得不下令弃舰。

    无论有多少巧合,但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空对舰导弹击沉舰船,也是英国二战以后首次损失大型舰船,震惊了英国和全世界。不仅如此,在5月25日,“超军旗”再次使用“飞鱼”导弹误打误撞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的“大西洋运输者”号。原本平平的“超军旗”和“飞鱼”声名大振。马岛前线的英国官兵顿时成了惊弓之鸟,有时甚至把鲸鱼当成敌方潜艇而发射导弹。

    击沉“谢菲尔德”号可以说是以小博大的奇袭结果。要不是有此建树,“超军旗”也不会达到今天的知名度。后人禁不住感慨,如果阿根廷在开战时接受了所有订购的14组飞机和导弹,恐怕英国的损失要更为惨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