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让皇帝不开心  (第2/2页)
    所以,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秦真也不必对皇帝过于苛责。    “洛阳的重修,冯翊侯他们说,可以从军费中挪移一部分出来,而且各州钱粮,也该交上一部分来了,有了这些国,洛阳重修事宜,应该能够提上日程。”    “有着这次的大兴土木,洛阳周边,应该也能繁盛一阵子,带动周边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因此,这事,也算是一件好事,有诸多的益处。”    “镇国公以为,是不是这样?”    刘协是对秦真说道。他语气还是挺谦逊的。    但秦真听了,却是不以为然。    虽然这听起来,好像古代人也知道利用政府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粗看好像很有经济头脑。    但是,这事可绝不是这么简单。    用军需军费去重建国都,这事可不可行,这还另说。    天下各州,如今分崩离析,对中央的调令,是不是会绝对听从,刘协有考虑过吗?    如果到时候,各州的税赋钱粮,中央都是收不到,那要怎么办?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时候已经不牢固。刘协除掉了董卓,就以为天下已在手中,是不是有点太大意了呢?    如果到时候钱粮收不到,修建了一半的国都,是否要停下来?    那这岂非成了儿戏?    “陛下对此事,还是要慎重考虑,不能率性而为。此事关系重大,陛下还是要三思啊!”    秦真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说不让皇帝迁都。但是他的意思,却是已经明确的表达出来了。    重建国都,如果到时候全国不能协调,那修建了一半的国都,难道能停下来?    此事劳民伤财。    他是必定要对这事,持保留意见的。    刘协听到秦真一直没有对他的迁都计划,表示赞同,他也知道秦真对此,是什么态度了。    因此,他心里是有些不高兴。    “镇国公的意思,我会考虑的。这事,现在也还在商议之中,也不是一定就要进行。朕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最后做决定,绝不会做对不起列祖列宗之事,危害江山社稷。”    刘协说道。言语的出发点还是很高的。    这次的商议,没有任何结果。    从皇帝这里出来,秦真是皱起了眉头。    “皇帝不喜欢这里,是他想要迁都,吕布那些人,只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我们这次要劝他,只怕是有些难度,他不会愿意听的。说不定由此,还会对我们,生出意见来呢!”    薛宝钗是对秦真说道。    这个事情,内核应该是这样。    迁都的起始点,应该是皇帝,而他们两府,这个时候要反对,那肯定会惹起皇帝的不高兴。    皇帝对谁不高兴,以后心里就会记住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找些小鞋,给这人穿穿。    得罪了皇帝,可不是好事。    薛宝钗分析的,很有道理。    而这个时候,薛宝钗自然会经意不经意间的,把自己和秦真这方,看做是一个整体。    她们两方,现在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不能有立场上的偏离,否则,事情不妙。    听到薛宝钗的这番分析,秦真心头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