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四章 无助的巴巴  (第2/2页)
,所以真相不好说。    或许,和郑承宪这个屠户多接触后,说不定能解开这个历史迷团。    良臣叫小田准备马车,备了几份礼物便去恭子厂拜访郑国泰。郑国宪要是在家,多半也能撞上。    路上,倒是想起一件事,这事是几年前发生的妖书案。    “妖书案”是以顺天府生员皦生光落案结束的。    而这皦生光落案后,虽咬死不承认自己编造了妖书,可却交待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曾经敲诈过贵妃之父郑承宪。    事情是这样的,这皦生光是个山人,就是喜欢钻营投机,不想再苦读科举的读书人。杨镐身边的蒋方印就是山人。说白了,山人就是一股政治投机力量,有事掀风雨,没事要生事,以求从中获取进身之阶,或捞取好处。    有一天皦生光听说有个姓包的富商想编撰诗集,于是他就上前游说富商将事情交给他做。富商同意后,皦生光却故意在诗集中放了一首五律诗,其中有一句叫“郑主乘黄屋”。这句暗示当今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想为自己的儿子夺取皇位,富商没注意叫人刊刻了诗集。    结果,诗集印出来后,皦生光立即讹诈富商,说他诗集中有悖逆语。富商知道叫皦生光骗了,可没办法,当时国本争的厉害,他一个小小商人可不敢参于其中,因为闹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富商破财消灾,不想这皦生光也是胆大包天,吃了一家又想吃下一家。他竟然拿着诗集去讹诈郑承宪。郑承宪一看不得了,也是乖乖破财消灾。    为什么郑承宪甘愿被皦生光勒索,科道清流们认为就是郑家的确图谋太子之位,唯恐被人知道,所以被敲诈成功。    良臣觉得有这个可能,但也有另一个可能,那就是郑承宪好好的在家胡吃海喝,偏天降祸事,为了不牵累女儿和外孙,就偷偷花钱消灾。    两种可能都确实存在,编史书的那帮人取信哪个,完全就是政治需要了。    皦生光的结局很惨,凌迟处死,是不是替罪羊,人死案消,无法探究真相了。    妖书案之后,郑家可着实是老实了好几年。    至少,这几年没有再发生过什么郑主乘黄屋的谣传。    或许,这跟太子之位已经尘埃落定有关。    有个事实就是,两次妖书案发生时,都是朱常洛争太子之位很危险时发生的。换言之,每当福王朱常洵做太子呼声高时,就会凑巧的发生大案。最后一审一判,郑家那边总是处于下风。    谁在搞鬼,愚蠢的郑家还是睿智的朝堂呢。    良臣懒得去想,他觉得以郑承宪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可能会对他小魏公公生出知己之感。    因为,二人行事都很市井。    马车到了正阳门时,街上正热闹着,良臣也是闲来无事,倚着窗户看着市井百态。    陡然,他的眼前却有道熟悉的身影闪过。    巴巴?!    良臣一惊,定睛看去,一辆简陋的大车上,印月落寞的倚在最里间,怀中抱着一个包袱,看着很是无助的样子。    那大车,挂的是四通行的旗子。    这是家专门跑长途的车马行。    …..    汉儿被封,收入陡降,稿费发下有些凉凉。所以昨天家附近一家饭店请我写个故事,我想着五百大洋不算少,就停笔一天编故事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