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考据向历史背景补充)关于曹操与荀彧交往  (第2/2页)
不应该杀华佗。    《三国志》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曹冲的死,向来是曹操心中的一处隐痛,甚至曹丕上前宽慰曹操时,被曹操怒斥了回来。    《三国志》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    虽然根据历史记载,建安五年的时候,曹操被陈琳“檄医头疾”了    《三国志》卷二十一注引《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我个人觉得这段真实性存疑)    不过可以想见,曹冲死后,曹操对自己得过头风病并因此杀华佗的这段经历是十分忌讳的。    但是,荀彧在建安十七年死后(按《三国志》记载,这时曹操的头风应该已经痊愈了),曹操自己,却用起了“荀令十里香”中的“零陵香”,也就是“蕙草”    《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二枫香条引魏武令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蕙香。    《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三引《广志》云蕙草,绿叶紫花,魏武帝以为香,烧之。    《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三引《广志》云蘼芜,一名薇芜,香草也。魏武帝以之藏衣中。    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三国历史中最最动人的一个细节。    一生厌恶熏香,猜忌多疑的曹操,在“隐诛”了互相扶持,相知相得二十年的盟友后,在自己亲手颁布的严苛“禁香令”下,悄悄地,用着那个阻止他“篡汉”的人平生所用之香。    而被曹操小心藏在衣服里的“蘼芜”,在汉代时,有着更深的含义。    汉代古乐府中,有这样一首诗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新人不如故”,我想,这就是曹操对荀彧最亘古绵长的一种怀念了吧。    昔年曹操在建安十七年欲加九锡时,荀彧劝道“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国志》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恃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当曹操实则篡汉之后,夏侯惇希望受封魏职时,曹操说“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    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曹操《遗令》中的一句话“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这句话后来化成了一个掌故“惜余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