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有后台_第360章 【在我们大唐北方,有一个幽云顾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0章 【在我们大唐北方,有一个幽云顾氏】 (第2/3页)

可咋办?”

    “放不下也得放!”

    一个老者陡然怒声开口,恨铁不成钢的道:“府兵应征,乃是铁律。一旦拒绝应召,不用多久就会有衙门的人上门,到时候铁链子把你一捆,直接打进牢房里面等死。”

    汉子们的身躯颤晃起来。

    这时另一个老者叹息出声,满是无奈的道:“娃儿们,赶紧去吧。征召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折冲府。如果去的时间晚了,就会被记上一笔。到时候折冲府按律追究,必然会通报咱们县衙这边……”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一旦通报了县衙,全村都要受惩罚。今年的税赋肯定不会减免了,原本轻松的徭役肯定也要增加了。真要到了那一步,日子难熬的可就不止你们八家啊。”

    “可如果我们去了折冲府,我们八家的日子该怎么熬?”

    汉子们终于说出了心声。

    这也是他们踟躇不决的原因。

    三个老者相互对视一眼,似乎对此早就有了准备,只见年纪最大的那个老者缓缓出声,一脸肃重的道:“你们去了折冲府以后,不需要担心家里的妻儿。咱们韩家村全村都是韩姓,族里绝不会看着你们家中犯难。农忙时节,会帮人手,粮食缺了,也会接济……”

    哪知蹲在地上那个汉子苦闷一声,道:“就算族里能帮,又能帮助多少?咱们韩家村子这么穷,几乎每家每户都艰难。”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

    家家户户都穷,照顾自家尚且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又能挤出多少心力去帮别家?

    三个老者沉默下来。

    足足好半天后,方才满是无奈的出声,语带无力的道:“这已经是我们三个老东西最大的心意了。”

    说着停了一停,看着八个汉子苦涩又道:“娃儿们,动身吧。既然事情已经摊上,想要逃避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你们心里有埋怨,那就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吧。全村八十个成年男丁一起抽签,你们是自己抽中了应征的签。”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猛听某个汉子大吼一声,砰的一下,他一拳重重砸在树上,又气又恼的道:“我这该死的手,为什么要抽中签。”

    其他几个汉子显然也是同样心思。

    都在责怪自己抽中了应征的签。

    ……

    然而不管如何苦恼,国律肯定是不允许抗拒的。

    这些汉子虽然显得踟躇,但是没人真有胆量不去应征。终于,一个看似领头的汉子仰天叹息。

    叹息之后,似乎下定决断,大声对其他七人道:“既然如此,无可奈何。几位兄弟,咱们上路吧。”

    其余七人同样一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准备出征的事。

    府兵应召,有两件事必须自己解决,按照大唐的府兵制度,成年男丁身为府兵可以免除徭役,但是在免除徭役的同时,府兵也要担负一定的付出。

    比如府兵在应征之后,需要前往当地的折冲府聚集,而在前往折冲府的这段路途上,府兵们吃的粮食需要自己准备。

    其次是兵器。

    大唐府兵制度,沿袭了前朝的规则,每当朝堂发起征召之时,府兵们要自备兵器参战。

    粮食,兵器。

    这两样是无法越过去的坎。

    只要是人,就是吃饭。一旦应征,需有兵器。

    其实除了这两样以外,府兵还有其它东西也要自备,按照大唐兵部的军典说明,大概共有七样事物需要府兵们自筹。

    称之为随身七物。

    分别是: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

    这七样东西,每一样都和生活息息相关。

    可惜韩家村子实在太穷,汉子们置办不起这七样东西,甚至就连最重要的粮食和兵器,对于八个汉子来说也是极大负担。

    他们自备的粮食很少,每个人仅仅背了一个小包裹。里面装着十来个饼子,恐怕最多也只能支撑两三天。

    然而就是这两三天的口粮,已经是全家人咬牙挤出来的,如果再多带上一些的话,家里的老小就要挨饿。

    至于他们的兵器,更是令人心酸……

    除了领头那个汉子手中有一把军刀,其余七个汉子竟然全是私铸的器具。三把砍柴的刀具,勉强磨平了多年砍柴导致的豁口。四把铁叉子,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的农具。

    然而就是这些,成了他们自备的武器。

    按照大唐府兵制度,这种武器其实是不合规格的。但是没办法,府兵们大多是穷人。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朝堂兵部一直有心无力。

    ……

    “兄弟们,上路了!”

    伴随着领头汉子的再次一声,八个汉子终于做出了启程的举动。

    离家之前,诸多不舍,他们遥遥望向村中,仿佛有千言万语。而那三位老者明显也是面色苦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