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_第三百零八章 致命的埋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八章 致命的埋伏 (第3/3页)



    西宽二郎1846年出生,是鹿儿岛人萨摩藩士西太郎兵卫的长子。1868年戊辰战争时曾任藩兵游击队长。1871年7月25日初任陆军中尉,任御亲兵2番大队附。这次晋升为大尉,以“征讨参谋”的身份。参加对台湾的远征。

    此刻,西宽二郎竖起耳朵,倾听白杨树的沙沙声。在家乡,大车轮毂发出的“咿呀”声,马蹄踏出的沉重的“笃、笃”声,也不能淹没树木的低声谈话,它们那悦耳的悄悄细语:“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前边是一片沼泽地,袭来一股股潮气和腐草味儿。细长的浮云在日本人的头顶上高高地飘悠着,在不大耀眼的阳光中闪闪发亮。士兵们走上一条用圆木搭成的破烂便道。日本人的靴子踩在圆木上,发着簌簌的响声。他们的身子东倾西斜,歪歪扭扭,径直往河对岸的方向驶去。

    这条河上的便道,就象一根烂纱线,中间折断了,西宽二郎意识到没有一辆炮车能够开过这条河,因为通往河岸的几条小道也都变成了沼泽地。

    过了便道,日本人顺着不太陡的石岸来到河边。此时河面上飘起了一层厚厚的白沫。日本人就这样在白沫的簇拥下,庆祝了渡河的盛典。西宽二郎并不知道。他们跨过了一条虽然没有标记,但却很重要的界线。过了这条河,他们将再也指望不上什么人的帮助了。那边既不能用旗语进行联系,也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

    尽管很是疲倦。但萨摩武士们鼓足了劲,来到了河泥泞的右岸。再往前,大路岔开了,比较平坦的那条路。绕过一个山丘,往左,直通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大村子。山丘上。长着发蔫的小白杨和小松树,西宽二郎意识到这里是个设立观察哨的理想地方。普鲁士式机械的训练已经让他习惯顾自然地养成寻找和发现观察哨的本能。

    “在这里设立一个观察哨。”西宽二郎命令道。

    观察哨设立好后,西宽二郎带领大家继续前进,

    前面是一片上百年的原始丛林。西宽二郎回头一瞥,发现身后竟然起了雾,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不知是偶然巧合呢,还是有什么预兆?

    西宽二郎有些难受地走到林子中,命令部队停下来休息。此时的他顾不得再考虑什么生番,就把步枪、背包往地上一扔,倒头躺在地上。这是因为,他的肠子开始作痛。痛得难受极了,仿佛身体里面有一副包着铁皮的沉重磨盘在研磨新长的嫩肉。

    “那些该死的馊饭团!”西宽二郎在心里暗暗的骂着,但他也无可奈何。

    由于饭团都是在国内做好后运来,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很多都馊掉了。而来到这样一处原始丛林,日本人根本无处就食,因此只好将就着吃,很多人开始坏肚子。为此萨摩藩的武士们怒气冲天,要杀军需官,而一名军需官胜田平二(也是萨摩藩下级武士出身)因为自己觉得愧对战友,已然切腹自杀了,武士们的愤怒才因此稍稍的平息。

    西宽二郎躺在地上,他感觉肚子里的磨盘渐渐放慢了速度,好象簸谷风车上的轮子在天晚风息时那样。他开始观察周围的一切。林子里似乎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两边长着参差不齐的大树。大树的叶子长得很牢,只是有点儿发黄。不知名的果实落满一地,铺了厚厚的一层。夕阳的余辉快要消失了。被空气暖流送到高处的游丝,此刻又落到地上来了。他一把抹去脸上几根粘乎乎的柔软蛛丝。

    一颗象是晚熟的果实,正巧从他头上的那根树枝上掉了下来,“啪”地一声碰在步枪的枪筒上,立刻弹到一边去了。五月份的虫子错把温暖的初秋当作了夏天,一下子都爬上了树叶。这些声响又使他警惕起来。这些声音似乎包含着一种警告,唤醒他去回忆一桩重大的事情。

    是刚才那些农民士兵的惊恐眼神吗?还是那些失踪的士兵们?他们都死了吗?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见到他们的尸体?难道是走错路了?

    不,不是……西宽二郎起身,打量了下周围那些枝叶茂盛的大树,它们象大山压顶似的悬在他的头上。它们的树梢还染着一抹桔黄色的霞光,可是下面纵横交错的粗壮、沉重的树杈,已经黑黝黝的了。傍晚的潮气和叶子腐烂的霉味,一阵阵朝他袭来,枝上的一颗果实,又“啪”地一声落了下来。

    西宽二郎抬起头,只见他的头上有一根黑糊糊、烧焦的大树杈。看来,这株树曾经遭过雷击,但它又复活了,绿油油的嫩芽又遮盖住黑糊糊的灼伤。只有这根弯曲的树杈,象猛禽的利爪一样,从枝叶中伸了出来。

    慢着……那是什么?

    西宽二郎看清了吊在树上的东西之后,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嘴巴也张得大大的。

    他看见了一具倒吊起来的光光的无头尸体!(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