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七十四章 都是以退为进 (第3/3页)
万福金安!” 端坐于宝座之上的慈禧太后望着阶下跪着的丁宝桢,和慈安太后飞快地对望了一眼。 今天一大早,丁宝桢便递牌子要进宫觐见两宫皇太后,慈禧便知道,他是为何而来的。 慈安太后向慈禧太后略略点头示意,慈禧太后随即平静的说道:“免礼平身。” “臣谢恩!”丁宝桢朗声回答,然后便直起身来。 “丁抚台哪一天到京的?”慈禧太后和颜悦色的问道,但一双凤眼却炯炯生威。 “回皇太后,臣到京已有月余。”丁宝桢回道。他见没有太后谕旨让自己坐着回话,侍立于一旁的刘诚印和李莲英也没有给自己看座儿的意思,心中不由得暗自不满。 “丁抚台到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么?来京所为何事啊?”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太后,臣奉旨进京。是去吏部述职。”丁宝桢答道。 “噢,最近地方上怎么样?”慈禧太后容色不变的继续道。 “托皇太后、皇上的洪福,山东境内一切安好。”丁宝桢答道,但声音已然习惯性的高了起来。 “哦,一切安好……”慈禧太后下垂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了一个讥讽的弧度,“难怪丁抚台看起来身子骨满结实。气色也好。” “这也都是托了我皇太后和皇上的洪福。”丁宝桢在躬了躬身,神情恭谨的说道。 “丁抚台述职完事了没有?”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太后,已然事毕。”丁宝桢答道。 “吏部议叙,可有不公之处?” “回皇太后。吏部议叙甚佳,未有不公之处。” “那丁抚台怎么在京里头呆了这么久?山东为京师屏障,近年又逢水旱之灾,你走了这么多天。这些事儿要谁来管?” 听到慈禧太后话中透着责备之意,丁宝桢知道自己在京里闹了这么多天。肯定有些不中听的话是传进太后耳朵里了,不由得心中一惊,但一想到费了这么多的口舌,还是没达到目的,他心中的火腾地便窜了上来。 “臣未离京,是因为得知了一件重逾泰山的大事,其对江山社稷之震动,远过于水旱之灾!”丁宝桢大声道,“臣今日求见皇太后,亦是为此事而来!” “哟!出了什么大事儿啊?我怎么不知道啊?”慈禧太后转头望了慈安太后一眼,笑道。 “丁抚台说的,是什么大事儿?于江山社稷震动若斯?”慈安太后也讶然道。 “此事关乎伦常纲纪,国之根本,臣是以逗留辇下多日,就是为了知道一个结果!”丁宝桢道。 慈禧太后故作失笑状的说道,“哟!这么大的事儿啊!丁抚台究竟为何事而来?快快说出来我们姐妹听听。” “科道言官近日弹劾林义哲不为慈亲守制,又暗交鬼类,纳番女为妾,不顾夷夏之大防,而沈葆桢竟然不顾廉耻为之回护,此叔侄二人已然是国之蠹贼,而朝廷竟迟迟不明降谕旨,以惩其罪!臣今日面见两宫皇太后,就是要为天下士子公论,讨一个说法!”丁宝桢昂然道。 “丁抚台可真是有心了。”慈禧太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就这么件事儿,丁抚台光上折子还不够,还非得到我们姐妹面前亲口再说一遍,生怕我们姐妹不知道是不是?” “臣乃是为朝廷社稷计,特上此折,伏请皇太后皇上罢斥宵小,简拔贤臣,遴选杰士,衔以荣恩,任以充要,以使后继有人!”丁宝桢侃侃而谈道:“若皇太后皇上觉得臣所言是,则允臣所请,若所荐非……”丁宝桢弹弹袍角从容跪下,“还请皇太后皇上念臣受恩多年,于国亦稍有建树,恕臣老朽昏迈之罪!” “为国建言,算得个什么罪?”慈禧太后带着轻轻刮着手上的长指甲,说道,“小李子,还不把丁抚台赶紧搀起来?” 此时的李莲英听到丁宝桢说林义哲的坏话,心里已然恨得牙根痒痒,但表面上却丝毫未见流露,他在心里一边问候着丁宝桢的祖宗十八代,一边上前将丁宝桢扶了起来。 “小李子,给丁抚台看个座儿。”慈禧太后说着,但眼皮却还是没有抬。 丁宝桢侃侃而谈道:“若皇太后皇上觉得臣所言是,则允臣所请,若所荐非……”丁宝桢弹弹袍角从容跪下,“还请皇太后皇上念臣受恩多年,于国亦稍有建树,恕臣老朽昏迈之罪!” “为国建言,算得个什么罪?”慈禧太后带着轻轻刮着手上的长指甲,说道,“小李子,还不把丁抚台赶紧搀起来?” 此时的李莲英听到丁宝桢说林义哲的坏话,心里已然恨得牙根痒痒,但表面上却丝毫未见流露,他在心里一边问候着丁宝桢的祖宗十八代,一边上前将丁宝桢扶了起来。 “小李子,给丁抚台看个座儿。”慈禧太后说着,但眼皮却还是没有抬。%*&(*)_)__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