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2节 (第2/2页)
上问罪……” 百姓的骚乱当然不用担心,但是骚乱引致血腥冲突的话,在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当然是不祥预兆。 能够担任城门都尉这个要职的人,历来都是永昭帝的亲信。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十皇子登基,城门都尉本就担心自己这个官职会被换掉,行事无比小心翼翼。 现在听到底下士兵这么说,顿时也知道事态严重。 他朝城门那里看了看,看见百姓们的骚乱越来越厉害,推搡叫骂不止,这样看来,发生踩踏流血是迟早的事情。 “快!调集城门的士兵,都随本将下去平息这场骚乱。”城门都尉这样说道,令城墙上的士兵都聚集至城门处。 城墙的守卫很快就来到了城门处,将那扇精铁铸造的沉重城门打开了些,气势汹汹地看着外面的百姓。 没有皇上的命令,城门都尉也不敢打开城门,这些刁民竟然胆敢冲击城门,难保他们不会趁机将城门推开。 到时候,若是有什么人混进了城中,他就难以交代了。 城门士兵们大部分都调集至城门处,城墙上的守卫便少了。 更何况,城墙上这些守卫的注意力,已经被城门这里的动静全部吸引了。 谁都没有发现,在城墙上士兵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几个人正像飞鸟一样,悄无声地飞跃上城墙。 第1542章 终于汇合 所谓一力降十会,这个道理,用在很多地方都合适。 汪印如今武功之高,天下几乎无人能敌,也只有国朝的军队出动,在绝对数量的前提下,出其不意才能对付得了他。 这一点,不管是当初的贤妃还是大雍的陆太后,都很清楚,也都这样做了。 可惜,她们都没有成功,就差有一点点而已。 在彭城之战中,若非有封伯以性命护主,汪印或许就这样被击杀了。 不过,彭城之战的险境,也就是那么一次了。 让身边人以性命相护才得以脱身的经历,对汪印来说,只出现一次就足够了。 自彭城之战后,他武功再进了一层,并且将更多的缇骑散在了军中,及尽可能地避开被大军围困的情况了。 再说了,国朝与大雍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双方都再也调不出那么多士兵了。 不管是大雍还是大安,现在都没有人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瞒过汪印的耳目调动得了那么多军中士兵了。 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汪印。 因此,不管京兆城墙是多么高耸,城门又是如何坚固,在城门守卫被喧闹吸引注意力的时候,汪印带着三两个人飞跃上城墙,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在更远处警戒的缇骑,在确认汪印等人已经翻过城墙之后,立刻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命令。 很快,那些在京兆城门喧闹着的百姓,很快便已经散开了。 他们散开的时机掌握得很好,恰好就是再城门都尉在大声斥责着百姓的时候。 当看到在城门处喧闹的百姓飞速离开之后,城门都尉还以为是自己的震慑起了效果。 他就说嘛,这些百姓断然不敢这么胡来的,一听到他训斥果然就已经急匆匆散开了。 其实,他想得倒也没有错,就普通百姓而言,对官府对士兵的惧怕是刻在心底的,当看到那些缇骑假扮的商贩四散之后,许多人也都跟着离开了。 反正京兆城门不会打开,现在他们无法进入城中,他们守在城门这里做什么呢? 那便明日再来好了,反正京兆城门不可能一直关闭的。 虽然大部分百姓都离开了,但是也有一些人继续守在城门外,茶寮这里也聚集了不少人。 他们一些是确实暂时没有地方可去的,比如从外地返回京兆的官员人家。 但也有一些人,是纯粹为了看热闹的,就想等着城门什么时候才会开,他们好第一时间冲入城中。 如此,倒对庆伯等人有利,缇骑们混在这些人当中,趁机打探消息。 跃上城墙的汪印等人,避开了城墙上的守卫,悄无声地进入了京兆城中,很快就消失在京兆的街巷之中。 汪印在进入京兆城中之后,并没有第一时赶去叶绥所在的长公主府,而是直奔东市而去。 他的目标,是东市布珠巷的一个僻静院落里。 在离开京兆、经历了与大雍的一场生死之战后,汪印带领着郑七等暗卫,终于与他留在京兆的人手,在这一处僻静的院落里汇合。 第1543章 弟子 这一处布珠巷僻静的院落,有着特别的意义。 当初汪印离开京兆,前往云州五城的时候,最后一个去的地方,便是这一处僻静的院落。 这一次来到这个院落,他比上一次为小心谨慎,但这一次却没有等待那么久了。 在确认院落一切正常之后,他便示意郑七直接进入内院,前去敲门了。 很快,门便被打开了,一个年轻人探出头来,谨慎地张望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