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七三 人说太子铁骑来(二) (第3/3页)
些桥梁过于狭窄,不便马车通行,此次也都沾光加宽加固。 这前前后后,张氏少说用了不下上万两的银子,然而对于其家势而言,却毫不伤及筋骨。 “宗子,只从这道路来看,南方的官儿就远不如北方的这些丁科官。”喝了口酒的老顽童兴致大增,说话间也不知遮掩:“过了山东之后,路都是又直又平整。咱们真应该在杭州坐船,走海路到山东,然后再转了马车。” “贵人焉能冒海上风波?总算已经走过来了,只是更换车梁确实麻烦。”张宗子朝前努了努嘴。 马车的车梁经不住颠簸,坏了两根,要找配件的确麻烦,耽误了好些时日才在南京买到。每根花了将近二百两银子,却不见张宗子有丝毫心痛。 “若是走海路,也就看不到这一路的民生变迁了。”张宗子又道。 身边堂弟正要说话,只觉得马车缓缓减速,竟而停了下来,不由敲了敲前面的活板。 前边车夫抽开活板,道:“老爷,前头的车停了,好像是有人挡道。” 张宗子贴着冰凉的玻璃朝外看了一眼,突然弹跳起来,就要开门下车。 车夫也是吓了一跳,连忙跳下车,为张宗子开门。 张宗子一拉兄弟,道:“快下车,是鲁王千岁过来了。” 两人急急忙忙下了车,迎着一个略显发福的中年走去,急忙施礼:“千岁有何吩咐但叫下人传唤一声便是了。怎能亲劳?”因为张宗子父亲的缘故,张宗子与鲁王关系极好。鲁王在绍兴避难时,也曾驾临张氏别院游冶玩耍,并不见外。 “你二人且随我来吧。”鲁王神色纠结,走了两步又停下转身道:“不可太过放肆。” 张宗子正为之诧异,只得跟着走了几步,抬头就见一个高大威武的男子,身穿褐色大氅,隐约露出里面的铁甲来,显然是军中地位颇高的将军。那将军见了鲁王都不下马,更让张宗子感到惊诧,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称呼。 那将军见了张宗子,却没有倨傲,翻身直身拱了拱手:“阁下便是绍兴张岱张宗子?” 张岱连忙回礼道:“正是晚生。敢问将军贵号。” “前面请吧。”那将军并不自报家门,只是让张岱随鲁王上前。 “这是我堂弟张萼张燕客,不知是否唐突贵主?”张岱见那将军拦住了自家堂弟,连忙问道。 那将军看了张萼一眼,道:“无妨,且同去。” 四人并行,周围很快就围上了一圈精锐悍卒。其步伐一致,踏地有声,竟然无交头接耳,咳嗽出声,实在是让张岱大开眼界。 等到了一旁山岗上,见有一亭,亭中有二人。一站一坐,都是身穿青色棉布道袍,像是寻常士子出来游冶。然而亭子四周乃至顶上,都布满了暗哨,不经意间露出个人脸来,着实吓人。 张岱到这一步自然知道了此间主人的身份,不敢大意,上前就要跪拜。 “蝶庵先生,不必多礼,且坐下吃肉。”朱慈烺遥遥招手,让他上前。 张岱虽然免了跪拜,却不敢如此大咧咧坐在皇太子对面,一躬到底,也不敢胡乱称呼。 “不必客气,你是天孙,我也是天孙,足以对坐了。”朱慈烺笑道。 张岱闻言,吓得寒毛尽竖,不跪也得跪了。他有四个号,陶庵是纪念母亲陶氏;蝶庵是自诩情场风流,颇有些轻佻;天孙是为了纪念高祖父天复;晚年信奉佛学,固以六休为号,现在还不曾出现。 皇帝为天子,朱慈烺岂不是正儿八经的天孙? “你要这般跪拜就没趣了。”朱慈烺调弄着烧烤,取了一支肉串递给身边站立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看了张岱一眼,笑着放入口中,示意张岱不要拘谨。 张岱原本就是个富贵浪荡子,并不知道拘谨。只是人终究为世俗所倾,得见“天孙”之颜,哪里还能撑得住?就连豪兴著称的张萼,此时也如霜打过的茄子,蔫搭着脑袋。 “我是读过你的文章,尤其喜欢那种肆无忌惮欺男霸女的文字,这才停下等你一等。”朱慈烺笑道:“你若是这般待我,我也只好早点回去了。” 张岱连忙起身,上前又施一礼道:“劣作有辱尊目,真是惶恐。”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这种金石之声,我朝已经罕有了。”朱慈烺递了肉串给他,微微一笑。 张岱总算放下了心,接过肉串便吃。 “你这回到天津,是要入京么?”朱慈烺浑然没有管身边的鲁王和张萼,只跟张岱说话。 “张某不才,此番是随鲁王殿下入京增长见闻。”张岱道。 朱慈烺看着鲁藩笑了笑:“鲁藩已至于此了么?” 鲁王朱以海吓了一跳,口中支吾,良久方才问道:“殿下何出此言?”r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