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五五 不知有月空中行(四) (第1/2页)
现在的欧洲刚刚结束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就算在科技上领先中国,也没有形成夸世代的碾压。这场战争看似大明目前处于下风,但完全还没有到举手投降的程度! 朱慈烺推开食案,道:“等葵心、坛石二位先生用完餐,请他们进来一下。” “殿下,您不舒服么?还是饭菜不合口味?”陆素瑶小声道。 朱慈烺只是摇了摇头。他已经决定了要打这场未来科学世界话事人的战争,自然而然进入了战争状态。 如果大明输了,只能彻底拱手让出世界霸主的地位,做个区域性大国。然而大明若是胜利了,日后全世界都不得不接受大明科学、文化体系。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就像后世的美国一样,全世界的知识精英都会朝他们倾斜、流入。 王徵和熊明遇奉召而来之后,朱慈烺将他们带到耳房,三人促膝而坐,深入讨论了一番关于“文统”的话题。对于文统敏感性极高的老式士大夫而言,两人丝毫不觉得皇太子小题大做,只是赞叹太子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现在我大明与泰西的差距只在于科学方法的使用,并不存在跨代隔阂。若是技术上形成了代差,一旦泰西对我大明进行封锁,不使技术流出,华夏便很可能遭受其辱。”朱慈烺顿了顿,道:“所以我在铁模铸炮这一技术上,将汤若望隔绝在外。” 王徵面露凝色,道:“殿下此虑恐怕已经发生了。” “怎么说?”朱慈烺颇有些吃惊,西方这么早就意识到对东方的封锁了吗? 王徵微微摇首,抚须道:“老臣是想起当年徐上海来信曾说,他在翻译《泰西水法》之初,熊三拔几番推诿,不肯协助。在此信中,徐公甚至用了‘可见斯人若何’之严词,斥其人品不堪。不过后来看他自序,对此说倒也有转圜之意。老臣以为,若非熊氏故意藏私不授,那定是龙华民给他下过密令了。” 朱慈烺道:“这事我倒不觉得意外,西人原本就并非如其所言那般大公无私。而且如今与我国打交道的都还是传教之人,乃泰西学术最为优异者。泰西贵族、武人、商人皆是野蛮粗鄙、唯利是图之辈,若是日后他们形成压制,恐怕我国之于泰西,就如朝鲜之于大明了。” 这个类比在朱慈烺看来并不算太重口,甚至对泰西有美化之嫌,因为大明对于自己的藩属国从未有过殖民掠夺的行为……但对于明朝士大夫听来就太可怕了。 “如此看来,有一件物事,恐怕也不便让汤先生知道。”王徵严肃道。 “是何物?”朱慈烺心中一动。 “殿下请移步。”王徵道:“这是臣与宋教授从方教授翻译的泰西古书中发现的,照理说汤先生倒也知道,但不知为何在泰西似乎并未受到重视。” 朱慈烺由此更加好奇,如果是泰西古书,那就应该是文艺复兴之前,古罗马乃至古希腊时代的书籍。方以智最近的研究方向还真有些偏,不过也的确符合他追根探源的性格。 熊明遇本想回避,却被王徵留住。 王徵即便信奉天主教,仍旧怀有华夷大防的意识。历史证明,当天主教教义与忠君思想发生冲突的时候,王徵势必会选择后者。他可以用纳妾一事折磨自己终身,因为这触犯了天主教夫妻互相忠诚唯一的教义。而当明朝灭亡的时候,即便天主教严令自杀,王徵还是坚定地绝食而死。 …… 朱慈烺换了便装,随着王徵一路前往他本人的实验室。 实验室的窗户都已经换成了大块的平板玻璃,屋子里采光极好。从陈设的实验工具来看,王徵的主要研究领域仍然放在机械制造方面。 王徵的过继子王永顺已经等在实验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