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第2/2页)
得声望和美名。    今日挨一顿廷杖,明日就能在史册留名,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很划算、也很值得。    “何况那曹禺行并非只是一个人,他背后还有崔行,还有他所代表的言官势力。小皇帝就算再生气,顶多是斥责他一顿,再大不了打他几杖,还能真要了他的命?可你看看,他回敬天府多久,这名气就多大了?”    而名声越大,承安帝就越轻易动他不得。    他们的小算盘倒是打得漂亮。    井宾听罢,叹了一口气。    “这般说来,他的正直之名是假?”    虽然这个人曾经与杜寒秋为敌,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不是个好人。在朝中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哪怕是平日来往密切的同僚,也常有政见不同。    更何况读书人喜欢对朝政之事指指点点,杜首辅当年大权在握,本身就遭人嫉恨,也引人忧思、怕他觊觎皇位。    所以曹禺行站出来指责他,虽然他们不认同他罗列的那些罪名,却也有可能是他当真忧心社稷。有一些学子就是那般头铁,以为自己做的是正义事,便无惧无畏。    而杜首辅对待这些人,也并不都是治罪的。还有一些对他有意见的人,后来还被他重用了。    曹禺行只是当年言辞过激,又太失偏颇,才让小皇帝忍无可忍,重重处治了他。    此次回来,针对小皇帝的问题上书,也确实有胆子。    但他是被崔行带回来的,总让井宾怀疑他如今的立场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中立。却不成想公子对这个人的评价,竟如此的让人吃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清醒的敲钟人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名声这东西是好,可为了他去开罪皇帝,那肯定是疯了。可这样的疯事,自古以来有的是人愿意干。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定论,自然不只是因为他曾经批评过我爹,我对他有偏见。就说崔行好了,这个人一堆的问题,在吏部尚书的职位上更是没少以权谋私。而他在朝中,动辄就鼓动他一系的人,排除异己。可我们正直的曹禺行曹大人,可曾说过什么?”    “也许他是为了感激崔行帮他‘沉冤昭雪’?”    “那小皇帝还任命他为给事中呢。”    “当年他可是被小皇帝贬斥的,有可能是怀恨在心?”    “先生这个怀恨之心,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井宾猛然领悟。    “无论当初是揪着我爹,还是如今将目标放到小皇帝身上,谁最引人注目他就指责谁。因为这样,他的名声才能最大程度得到宣扬。而如今的大闽朝廷,朝内朝外问题一箩筐。他被罚边地,回敬天府后没有就边防军羸弱的问题上书,提出有效对策。反而抓着小皇帝的问题一再说事,这样的人真的是在为朝廷所着想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