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1/2页)
    钟国强终于能插嘴:“诗雯,你对无人机了解多少?”    杨诗雯歪着脑袋思考:“不多不少。”    杨院长轻拍她手臂:“你钟伯伯和你的朋友是旧相识,她也为你钟伯伯造过一架双尾蝎无人机,目前你钟伯伯遇到了困难,正好今天上门找我。”    杨诗雯感到惊讶万分:“这么巧?”    钟国强无奈苦笑:“全国你能找出来第二个人造无人机吗?”    “这倒也是。”杨诗雯赞同点头,“钟伯伯您遇到什么麻烦了?”    “说来话长,我们的人拆开无人机研究,结果装不回去了,纠结犹豫了许久还是准备求助梁好。”    杨诗雯神色疑惑:“她叫郑好。”    钟国强为她解释:“她好几个名字呢,梁好郑好都是她。”    杨诗雯好奇但没有多问:“我不能保证能成功,我只见过一次内部组装,脑袋里的图纸和实际框架我得多实验几次,外部结构我很熟悉。”    钟国强是觉得求助梁好很丢人,其次就是想联系梁好很麻烦,只能从老朋友这里入手求助。    现下正好有能带他们走出困境的帮手,可真是一场及时雨。    杨诗雯感觉自己是个半吊子,她心里没底,可又好奇自己学会了多少,总要自己亲自上手试试才知道。    她不能给梁好丢脸。    杨诗雯被带去钟国强负责的军工厂,一众科学家们围着无人机的零件画图。    “我找来帮手了,你们尽全力配合她。”    有人见杨诗雯带着大学生的稚气。    “钟同志,这是您找来的大学生?”    钟国强没有否认:“人家是大学生,不代表不会组装。”    大家心里不太相信,不过是给钟同志面子没有提出质疑。    杨诗雯进过研究院,朋友是研究员。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郑好比他们厉害多了。    她面上毫不怯场:“能给我一支粉笔吗,我可以把无人机外形画出来。”    杨诗雯给无人机刷过漆,对无人机的外形比任何人都了解。    随着黑板上熟悉的无人机外观显现,再也没有人质疑杨诗雯的能力。    闻岩晚上在办公室值岗,梁好亲自去给他送大衣。    梁好进屋后对着手心哈气:“大过年士兵们还要彻夜站岗,好辛苦。”    闻岩拉着她坐下:“这么冷还出来。”    梁好瞥了他一眼:“怕有人明天早上回家路上冻感冒,出门连外套都不拿。”    闻岩把火盆搬到她脚边:“走得太着急忘了。”    杜国华推门而入,见到梁好他惊讶地揉了揉眼睛。    “郑同志,你咋来了?!”    他自来熟地搬了个椅子坐下。    梁好笑眯眯解释:“我给他送衣服,他出门没带外套就走了。”    “哎呀,借我的不就行了,我就住他隔壁。”    梁好看到他手上的书,杜国华不好意思地把书盖上。    “我就闲得没事翻着看看。”    梁好诧异问他:“《物理力学讲义》能看懂吗?”    第96章 钱多的烦恼    (已修)    杜国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一知半解, 学习比上战场难多了。”    梁好有点好奇:“基地不是有研究员吗?”    杜国华尴尬地笑了笑:“我想自己琢磨,我觉得咱们的无人机大有上升空间,又不想总是麻烦人, 万一我自己学会了呢。”    主要是他不好意思一直麻烦研究院的研究员, 人家都有自己的正事, 所以就想自学试试,万一呢。    梁好不由得感叹杜同志的执着:“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我。”    杜国华大喜过望:“好好好, 我本子上整理了好几个问题呢。”    他连忙掏出本子, 梁好借着闻岩的桌子帮他解答了困扰的难题。    闻岩见他俩聊得差不多, 出声打断:“夜深了, 早点回去休息吧。”    杜国华看了眼手表快十点了,连忙起身。    “真不好意思,耽误你这么久。”    梁好接过闻岩递给她的外套:“举手之劳,我先回去了,你们也早点睡。”    无人机悬停在半空,五号基地的社员们站在空旷处等待着天上投下来的物资。    据说这是发电的东西,距离他们生产队五十米的地方就是铺设发电板的地方。    山上正在挖坑,说是要装风力发电的风车。    他们不懂为啥刮风就能发电, 即便什么都不懂也阻止不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喜悦之情。    不管怎么说, 他们大队终于能通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