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页  (第2/2页)
散布出去。    他就不信大家知道那些东西是喂角马吃的豆子后,还能去他店里吃东西!    第88章 .流言四起    消息通过集市上口口相传在一个上午就如同飓风过境般吹到了每个人耳朵里。    不过大多数人是不信的, 豆子多难吃,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不光是白浆还是甜浆, 甚至豆花和豆腐脑, 那味道都是绝佳的,和难吃又让人腹胀的豆子感觉实在扯不到一起。    另一小半人则是心里将信将疑, 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者干脆就是看宣家小食肆不顺眼。    这其中有一个老妇人就是之前在宣家小食肆里想要继续免费喝甜浆的那一位。    从那次甜浆开始收费后, 对方一直忿忿不平, 只要抓到机会就极尽诋毁之能事,将宣家小吃贬损的一钱不值。    有人信她的话,也有人不信。其中上次和她一起去的那位大娘将事情原原本本地都看在了眼里, 心里知道谁是谁非。虽然当时碍于情面只能一起离开, 但是过后就和对方拉开了距离,每天的带着小孙子独自过来,不再招呼对方一起了。    宣家小食肆的几个伙计都认识这祖孙两个了,有时候店里实在没有地方坐了, 还会在柜台那边找个位置安排他们祖孙坐下慢慢喝。有时候还会送大娘一碗白浆或者甜浆,让她一边喝一边等小孙子。    一碗甜浆两个铜板,对于一些壮劳力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一天一两个铜板,一个月就是六七十个,都能买上一斤白霜糖了。对于一个精打细算的老太太来说,这就算不得什么小钱了。    所以这位大娘对宣家小食肆感官极好, 而且还有一点是她一直没说的。    她家小孙子自从生下来就体弱多病,而她丈夫儿子常年出海三五个月才回来一趟,她在家和媳妇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省下来的钱隔三差五就要去药师那里。这一个月花在吃药上的钱少说也得有十几个到几十个银币不等,否则她们家日子不会过得这么紧巴巴的。    之前是因为正好从药师那边吃过了药,路过这里喝了一碗甜浆,小孙子高兴的不得了。老太太挺高兴,因为她小孙子吃的药很难喝,每次吃药都要先哭闹一阵,喝完了心情也不好。    可自从那次喝完了甜浆,她随口说喝完了药可以去喝甜浆,小孙子竟然迟疑了一阵答应了,并且一憋气将药全部喝下。    从那之后,小孙子吃药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只要有甜浆,什么都不是问题。    而且如果仅仅是如此,老太太还不至于这么推崇甜浆。因为小孙子吃药痛快,老太太几乎每天都带着孙子来市场转悠一圈,买点菜顺便喝一碗甜浆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