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6页  (第2/2页)
的、远行的,少不得相送相劝一番。    这渡口的北面另有一个停官船的码头,夏家行皇家生意,这一回的货物之中有大半是要送进宫里去的,又是与裴家同行,船舶自然就稳稳停在了这里。    这次出行,夏家备了一艘大客船,两艘中等客船,并四个货船。    货船不住客人,大件的行李已经运上了船,其中两艘装的是夏家的货物。    中等客船以甲板为界,上下各两层,一艘分给了随行的不在主子跟前伺候的丫鬟婆子,另一艘住了小厮下仆。    大客船上头还是两层,下头却是三层,最底下那一层是土石压仓,再上来一层收放一些随身的器皿玩意,最顶层是观江景的厅堂,能住人的也就甲板的上下两层。虽说只有两层,也是房间多,布置好,连在一块的卧房小厅,倒是与家中无二似的。    臻璇与段氏商量了,底下一层住臻琳、臻琪、臻环三个未出嫁的小姐,段氏与李姨娘与她们一道,也有个方便。    五老爷与曹氏带着臻律,臻璇与夏颐卿住上头,各占首尾,倒也不妨碍。    随身行李不多,整理起来方便,按着分好的船室,丫鬟们一收拾倒也便捷。    臻璇原以为冬日里行船会寒冷,可实际入了舱室,虽不像家中地火龙烧着一般暖和,却也说不上冷。    这几日起了风,船速也快。    臻璇不似头一回坐船时晕眩,还能在姐妹处走动,几日下来,倒是惬意。    这日船只夜泊宿州城外。    一艘小舟靠了过来,拱手递了一封信,留着的红印是宿州知府。    信由婆子交给了执棋,执棋呈给了夏颐卿。    夏颐卿打开看了几眼,眉头微微皱了。    臻璇正坐在他边上抿茶,见此凑过去看了一眼,见那信上提到了裴家,她的眉也拧了。    裴家与夏家一同出行,一来是因为夏颐卿熟悉冬季行船,二来也是为了省些麻烦事。    臻琳接了圣旨,裴家一下子就不同了起来,想巴结的人自然也不少。    官场之事,段氏只知一二,也不想给裴大老爷惹什么麻烦,能不见的人自然都是不见的,最好是他们都不知道,就从地界上过去,省得那些人又是送礼又是贺喜的。    这一船队,所有的名号都打着一个“夏”字,全然没有一个“裴”字,出了甬州,有几个知道裴侍郎的家眷是与姻亲夏家一道进京的,也就不会来打搅了。    这宿州知府是从哪里晓得了这个消息?    船家是要守“不问客家也不和外头人说道客家事”的规矩的,况且这船队还是夏家自己的。是夜里靠岸有下人下船时说漏了嘴,还是这宿州知府早就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