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节  (第1/2页)
    不是为了我李世民,是为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为往后千百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    姜海蓝抱着三个沙田柚,往她放背篼那块地走去。    边走边继续叭叭叭。    “现在那些所谓为了环境保护而反对工业化的人,就和那些喊着疆藏蒙地区的现代化破坏了传统文化和原始生态的人一样,非蠢既坏!”    姜海蓝目光清明。    “就像我,我会偶尔怀念一下小时候,但我绝对不会想回到小时候。”    电灯不方便吗?    高速公路和村村通不好吗?    手机、汽车、高铁和各种家电不香吗?    送上门的商品和外卖是哪里不讨人喜欢呢?    ……    小时候读文章,看到一些作家写,哪里哪里的乡村因为接受了现代文明,淳朴的、朴素的乡村生活被破坏了。    会跟着作者惋惜感叹几句。    等长大以后再看到这样的言论,不骂一句“傻逼”、“蠢货”那真是素质好。    谁愿意夜晚点着煤油灯呢?    谁愿意步行几个小时走山路去赶集呢?    谁愿意一辈子被困在田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谁愿意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大字不识几个?    谁愿意挥舞着菜刀砍猪草、挥动着洗衣锤敲衣服、烧柴煮饭煮得一脸煤灰?    ……    自己过着好日子,就想看贫困地区的人永远贫困。    以满足自己伤春悲秋的“心愿”。    非蠢既坏。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要被当成养在野生动物园里的“猴”呢?    ——    姜海蓝没有往深里说,各平行时空的人们确实明白她的“话里有话”。    唐朝位面。    杜甫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向往,“若是疆臧蒙的地区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也能有修到家门口的宽阔大道。    也能通上水电。    也能用上电器。    “那其他地区的百姓只会过得更好吧?”    他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工业化和……和现代化呢?    天幕上的日子不好吗?    难道那些人想过他们现在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    果然是“非蠢既坏”!    白居易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个讽刺的笑容。    他是见过真正贫苦的人。    他是看得见百姓多艰,对百姓有同情、怜悯的人。    他写《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但他无能为力。    所以看到天幕之上农村地区的普通人,也能过上好日子,白居易是真的高兴。    同时也对“何不食肉糜”者感到愤怒。    传统文化和原始生态?呵,愿不愿意和我们大唐的百姓交换人生,来体验何为真正的“原始生态”呢?    宋朝位面。    范仲淹摇了摇头,“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能够吃饱喝足的人才能高高在上地谈所谓“文化”和“生态”。    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只有野蛮和暴力。    也难怪姜海蓝要说非蠢既坏。    看来天幕上那个世界,或者说,那个国家,也有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敌人啊。    蠢货和坏人都不希望百姓们真正地富裕起来。    就好像……    他闭了闭眼睛,就好像如今的大宋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