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1/2页)
    第32章    案发地是南城蛐蛐儿胡同的一座一进小四合院。    死者有两个。    一个是租住在此处的举人,姓钱,名起升,江南省甘州人。    另一个是他的小厮。    钱起升死在西厢,死因死状与任飞羽基本一致。    小厮死在大门口,致命伤在头部。    报案人是房东——他们一家前几日去襄县亲属家吊唁过世的老人,今早刚刚回来。    胡同是长胡同,土路。    但京城这几天不曾下雨,道路干硬,即便有脚印,也极其驳杂,无从辨别。    大门关着,没上拴,小厮倒在门口,说明凶手敲门而入,而且时间不太晚。    这一点有邻居作证,初八晚上二更时分,他们确实有人听到了敲门声、询问声,以及车马声。    死者在此地住了小半年,来往的读书人甚多,所以没有邻居注意来人是谁,呆了多久,何时走的。    初九,是春闱第一场的入场日,邻居们知道四合院的主家不在,也知道死者应该早早去了考场,三天内无人上门拜访过。    老董简单介绍一遍案情,请司岂和纪婵进了院子。    顺天府的推官听到动静后,从里面迎了出来,拱手笑道:“下官李成明见过司大人。”    这是个矮胖的中年人,圆头圆脑小眼睛,嘴唇上还留着两撇髭须,看起来颇为精干。    司岂拱了拱手,“李大人,刑部和都察院来人了吗?”    李成明道:“已经派人去过刑部和都察院了,都说与那桩案子无关,下官便也罢了。”    纪婵笑了笑,现代的警察非常不喜欢连环杀人案,古代更是如此——武安侯世子的案子到现在都没有头绪呢,谁想揽这种糟心的瓷器活儿。    不过,司岂似乎是个例外。    纪婵见他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在小厮的尸体旁站下了。    她赶紧放下勘察箱,取出手套,给尸表做初步勘验。    尸体是俯卧的姿态,没有被动过。    颅后窝骨折,创口有生活反应。    死者口鼻处有污血,面前有吹溅状血迹,这说明死者头部遭到打击后,没有立刻死亡。    尸僵即将完全缓解,眼睑覆盖的一部分角膜肿胀,乳白色斑块已经形成,但还不曾腐败外翻,凭经验看,死者确实死于二月八日夜。    纪婵一边验尸一边给司岂解释以上的尸体现象。    “小人见过司大人,纪大人。”牛仵作恭敬地跪下磕了两个头,他早就从厢房迎出来了,等纪婵初步勘验完才敢出声打扰。    “有纪博士在,小人踏实多了。”    他这一声喊出来,李成明吓了一跳,赶紧拱了拱手,“请恕在下眼拙,竟然没能认出纪大人,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圣旨下到大理寺,当天就轰动了整个京城。    一个仵作不经科举就做了从六品,简直闻所未闻。    京城官员有羡慕的,有嫉妒的,还有在底层摸爬滚打,总也爬不上去,因而愤恨不已的。    骂声、讽刺声、揶揄声很多。    但维护的声音也有,顺天府,都察院,刑部,以及礼部,都有人为其说好话。    任飞羽一案发生时,李成明正在查另一桩案子,不曾与纪婵谋面,但耳闻极多,那一句“久仰大名”算是真心实意。    纪婵还礼,“李大人客气了,纪某初来乍到,还请前辈多多关照。”    李成明摆了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听说纪大人要在国子监开课,在下可是期盼已久了,届时还请纪大人多多提点。”    ……    两人客气寒暄的时候,老董引着司岂去了西厢。    纪婵不敢多耽搁,摘下手套,取出一只自制铅笔和一个自制笔记本,合上勘察箱,同李大人一同追了上去。    死者死在书房。    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一壶茶,一套茶杯,和一根门栓。    砚台里的墨汁挥发了,只剩一层墨皮,毛笔架在笔架上,又干又硬,笔毛还保持着书写时的状态。    镇纸放在应该摆着宣纸的地方,但纸张不见了。    司岂道:“凶手把死者写的东西拿走了。”    纪婵刷刷记录下来,“会是文章吗?”    老董道:“纪大人,为何是文章?”    纪婵道:“要考试了,考生们压几道题,买几篇文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不是很正常吗?”    李大人道:“有道理。”    司岂点点头,吩咐一直跟在后面的老郑,“你带人去附近的茶楼、饭庄探访一下,看看死者都跟什么人往来过,查仔细些。”    老郑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