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1/2页)
    但纪婵出息了,不但自己带大孩子,还有个铺子,过得还算不错。    作为一个古板的读书人,他也许认为纪婵安分地守寡,独自带大孩子是再好不过的。    如此大家都省心。    纪从赋“哦”了一声,“侄女婿姓甚名谁,祖籍哪里,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纪婵道:“夫家姓施,京城人,孤儿,他死后我就带着孩子搬回老家了。”她刻意地含糊了“司”的发音。    从司岂与任飞羽的矛盾来看,他似乎不曾对外人提起过那一段婚事。    那么,只要纪从赋不去鲁国公府,就不会有人关注她当初到底嫁了谁。    小胖墩儿很想笑,用手捂住了嘴。    纪婵警告地看了他一眼。    纪祎垂着眼,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岂有此理!”纪从赋皱起浓眉,一拍高几,“国公夫人这样做怎对得起大嫂?”    纪婵浅笑,“她就是对不起又能怎样?”    纪从赋叹了一声,“是啊,又能怎样?你先前肤浅顽劣,国公夫人不喜亦是情理之中;二叔虽进了户部,却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啊。”    他抹了把脸,“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就罢了吧。”    “二叔,听说二婶给小祎定了门婚事?”纪婵从没有指望过他,当然也不想听这些废话。    纪从赋脸上一红,呐呐道:“没有此事,绝对没有此事。”    纪婵笑道:“那可能是纪祎听差了。没有就好,这几年辛苦二叔了,把纪祎养得白白胖胖,循规蹈矩,我爹泉下有知,一定会感激您的。”    “日后,纪祎就不劳叔叔操心了,还是由我这个姐姐接受吧,侄女儿上了女户,家里没个男子汉不方便。”    纪从赋知道她说的是反话,羞得抬不起头来,“二叔对不起你爹,这些年在地方上劳心费力,确实忽略了这孩子。”他又抹了把脸,眼里有些湿润。    这……是真情实感吗?    纪婵有些惊讶,随即又释然了。    纪祎从始至终都只说二婶和两个哥哥对他不好,没有纪从赋的事——他耳朵根子再软,也终究是个读书人,底线还在。    纪从赋从怀里掏出一大一小两张纸,道:“纪祎的户籍我带来了,他日后就跟你过。你娘去世时给纪祎留了四百两银子,这几年被你二婶花了个七七八八,二叔只能还你们一百两,剩下的三百两二叔以后再想办法。”    纪从丰虽然做了几年官,但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夫妇俩病时请医用药又花不少,家里余钱不多。    纪婵的嫁妆是早年备下的,能给纪祎四百两已然是黄氏偏心。    纪祎的头又低了几分,看都不敢看纪婵一眼。    原主那个德行。    纪婵臊得慌还来不及,又岂会介意黄氏如何,笑道:“出嫁前,我跟姨母大闹过一场,姨母虽说没给我配个好人家,但嫁妆银子给了一千两。侄女手里不缺银子,二叔不用为那三百两费心了,权当纪祎的孝敬了,日后咱们两家还是少来往微妙,二叔以为如何?”    纪从赋的脸更红了,但他赞同纪婵的话。    回京后,他拜望过鲁国公,连大门都没进去,日后还要仰望苟家,跟苟氏吵得鸡犬不宁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好处。    另外,他虽在越州做了几年知州,但为人古板,不会经营,银钱上向来拮据。    纪婵不让他还钱,他着实松了口气。    “小婵,不是二叔不管你们,是二叔无能,管不了你们,你二婶她……唉……”纪从赋瞧瞧外面的长随,把到嘴边的某些话咽了回去。    二婶对纪祎不好,但二叔对纪祎的学业还是尽了心的。    纪婵请齐文越考察过纪祎的学识和文章,确实比同龄人学得扎实。    她即便想为纪祎出气,也不能把账全算在二叔头上。    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得已,怕老婆的纪从赋也不例外。    苟氏亲手架起的梁子,来日方长。    正月十五前,纪婵一家过得极平静,除了招待二叔外,没有任何波澜。    襄县不大,杀人案本就不多,尤其是过年。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纪婵只做了一次解剖——两个村子打群架,一人重伤致死,她替死者家属找到了为死者的过世负主要责任的凶手。    正月十六,经齐文越的引荐,纪祎顺利考上县学。    纪婵给李江加了薪水,让他不单卖肉,还负责接送纪祎上下学。    正月十八的早晨,纪婵送走纪祎,在堂屋里给小马上课。    胖墩儿就坐在纪婵旁边的小板凳上,秦蓉叫都叫不走,听得比小马还认真。    纪婵在自己画的图上一边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