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1/2页)
    所以在起手弹击时,常规套路都是就近击打。    谢潺忽而一笑,此时才反应过来之前袁醍醐自杀红子的目的。    用红子清除了障碍的黑子。    众人只见袁醍醐手起子飞,竟是用最低分值的“下一黑子”去抹角斜弹,击落了谢潺一方对角线上的“上一红子!”    弹棋局上最妙是长斜,这是难度极高的一种弹击方法,因为棋盘中界有凸出物分隔,棋子往往只能跳过或者从两边迂回过界。    袁醍醐拍掌大笑:“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抹角斜弹,一发过半局。”    拿下上一,就拿下了这盘棋局。    谢潺投子告负,接受眼前的结局。    袁光逸的心思似乎也没有放在棋局之上。    “平日里只见崔九郎强势,还没见过谁人能使他陷入窘迫。”    目光一闪,他揶揄道:“阿姊才回长安便名震上都,果然非同凡响。”    袁光逸此话说来颇具玩味。    爱出风头的人通常都没有好结果,爬的高,跌得更惨。    袁醍醐将袁光逸的话细细品来,拿起一颗红子在手中颠了颠。    “阿弟可知,弹棋多子,击射万变,精妙入神,唯有左犄右角的上一红子,为枭为雄。”    “上一红子”永远只有一个,袁家也是。    袁光逸不吭声。    袁仆射一撇嘴角,这一天过得,下个弹棋,两姐弟还下出深意来了。    哎,让老父亲好不省心。    一群人中,唯有谢潺陷入沉思,他认识的崔湃哪有这么简单?    从始至终,谢潺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弹棋上。    注释:    1、弹棋——是西汉末年始流行的一种古代棋戏,最初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中间盛行。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曾对弹棋的创始作了记述。到了宋代,也许是由于围棋、象棋的特别兴盛,流行了几百年时间的弹棋突然销声匿迹,其玩法也从此失传。到元明之时,就连博弈行家语及弹棋,也要引经据典,费力考究了。    作者有话要说:  在书上偶然看到弹棋玩法,所以特别想多写一点。    日本的正仓院藏有二副木质弹棋,东大寺藏有一副唐代紫檀象牙弹棋盘。国内已难寻踪影,而在日本却完整地保存着,非常令人遗憾。    第20章 厉害女子    崔九郎雪天中暑,被袁醍醐出手相救的奇事在高门贵圈成为品茗之后的谈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看到的事件重点也完全不一样。    贵女圈的消息历来最灵通。    崔九郎与袁氏女共乘奚车返京的场景,第二日便在各女社中被人绘声绘色的描述,好似自己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一样。    私自脑补两人之间相视而笑的细节,让在座闺女听得掩面害羞,恨不得当日出手相救的人是自己才好,一段奇事在贵女们的耳中,更像是私底下互相交换的浓情话本。    谁还没有个梦中情郎呢。    闲谈趣事传到素心女社的柳善姜耳朵里,就变了味道。    “为何又是袁氏女?”    这一次她居然还出现在崔九郎的身边!    柳善姜莫名心慌,因为故事中的崔九郎已经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一个。    眼里永远带着疏离的男人,才是崔九郎。    柳善姜很不高兴,她的人生里突然冒出的袁醍醐。    世家郎君们对崔九郎雪天中暑的症状表示怀疑,体格健硕的将领哪有这么脆弱?    熟悉崔湃的禁军同僚觉得谣言委实可笑,相信的人怕是没见过金吾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魔鬼训练,那场景看得南北衙其他诸卫将领流冷汗、直摇头。    像崔九郎这种常在炼狱里摸爬滚打的男人,众人还真是好奇他中暑后该是个什么模样?    谣言终究会止于智者。    男子聚会的筵席之间,总有自诩经验丰富的过来人愿意出头争当意见领袖,侃侃而谈。    他们一脸暧昧的推测,“醉翁之意不在酒,重点不在崔九郎是不是雪天中暑。”    “重点是什么?”    筵席中的愣头青要求意见领袖把话讲明白,过来人公布了自己的答案。    “重点是崔九郎希望谁来出手相救!”    愣头青们恍然大悟,真是好有道理的样子!    当天阵仗整得这么大,事情在长安城里疯传,人人都在疑惑崔家九郎闭门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