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2节  (第2/3页)
。    不仅是长安城,那些个周边城镇的,还有洛阳等地的商贾,也是纷纷前来采购。    估计要不了多久,这股热潮便要刮遍中原各地,尤其是那些富裕繁华的大城市。    现如今在这长安城中,谁家小娘子不曾听闻《白叠之歌》这个故事?    一众小娘子们相聚的时候,那话题往往也都离不开《白叠之歌》,书中的男女主角名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都要发展出二次元偶像崇拜来了。    至于那白叠布白叠衣,听一些见多识广的人说,西域有一些地方确实能产此布,而且确实也十分难得。    据说是有一种能开出白色绒花的植株,当地百姓将那绒花采下,再剥去里面的花心,将那白色细绒纺成线,织成布,这个过程费工费时,所以这白叠布价钱颇贵。    长安女子们为那白叠城的故事迷醉,不少男子却颇不以为然,什么白叠城白叠少年,什么少年美貌天下无双,分明都是编出来骗人的,偏那些女子就信这个。    这一日,几个少年郎聚在一处谈及此事,颇为不忿。    “这些女子着实无脑。”    “不过是个虚构的话本,竟能叫她们迷醉至此。”    “听闻那谢家的小娘子言是要退亲?”    “她怕是魔障了。”    “我怎的听闻你家去与叶氏女子提亲,那叶氏死活不应。”    “她这会儿正做梦呢,如何肯应?”    “她耶娘言她一时魔障了,脑子转不过弯来,叫我家再等等。”    “那你等不等啊?”    “我会等她?真当我许四这辈子娶不上亲不成?”    “那你家是怎么打算的?”    “我耶娘已经去帮我打听郑氏女子了。”    “我劝你还是缓缓,听闻那郑氏的女子近来也魔障得紧,便是与她提了,八成也不肯应。”    “她不应也是无用,婚姻一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别到时候闹到又逃家。”    “咱长安城中逃家的女子够多的了。”    “倒是白白便宜了那南北杂货。”    “听闻那韦氏的千金,娇滴滴一个士族小娘子,硬是违抗了父母之命,跑去南北杂货干活了,家人先前就想晾晾她,叫她在外边吃些苦头自己就回去了,哪曾想这一干就是一年多啊。”    “父母之命有时候也不好使,那要死要活的,又要上吊又要跳井的,天底下又有几个父母真正能够狠得下心。”    “能狠得下这个心的,着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要我说,还是那罗棺材板儿最坏,好好的出个什么破书,害得长安城这些小娘子都不正常了。”    “还不是为了卖那白叠布,没听闻他们常乐县眼下正在种棉花吗?”    “这也太黑了!”    “管他那白叠布有多好,横竖我就是不买!”    “对!就是不买!”    “谁买谁就是呆子!”    这些小郎君们义愤填膺的,约好了要坚决抵制白叠布,不叫那棺材板儿的如意算盘得逞。    然而,数日之后,那南北杂货便传出一则消息,言是近日便有一批白叠布到货,今年只此一批。    这批货乃是身在陇西的罗二娘费尽千辛万苦,与西域的胡商买来白叠花,又让自家作坊里的女工们细细将其织成白叠布,所有布料均未染色,就是白叠花原本的颜色,郎君们可以在买回去以后自行找人染色,再裁制成衣,不染色直接制衣亦可。    这批货上架的那一日,南北杂货几乎都要被各家的仆从小厮们挤爆了,真真就跟抢劫一般,小小一个货架的布料,转眼之间就被抢了一个精光。    数日之后,长安城中便出现了一些身着白叠布衣的翩翩少年郎。    别说,这白叠布与麻布丝绸确是有几分不同,这布料细而不腻,绵而不滑,比之麻布,多了几分细致,比之丝绸,又多了几分亲和朴质,年轻小郎君们穿着这一身白叠制成的衣裳走在街上,便是长安城中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至于先前信誓旦旦说自己绝对不买白叠布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