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7节  (第1/3页)
    因此,从目前来看,户部的侍从绝对是各个衙门里前途最为光明的,许多读书人想要历练或是攀关系,都会选择户部。    “你这话虽是不错,但如今户部水深,税改之事不容有失,即便招人入部,也是要看品性。”    看着赵启,顾云浩嘴角一扬,眼中带着几分笑意,说道:“而我,相信你。”    听到这话,赵启目色微动,胸口的起伏也明显了些。    他显然是有些没有想到的。    这位在儒林士子中颇有声望的年轻状元郎,居然会真的看重他这么一个还未中举的秀才……    在这个时候,赵启也不得不承认,顾云浩这话,确实让他很有满足感。    “大人,在下敢问一句,你当初殿试的文章,到底乃是为何?”    赵启问出了自己心中压着已久的疑惑。    作为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又华朝数年来第一个‘三元及第’,顾云浩会试、殿试的文章,赵启全都拜读过了。    在一面感叹顾云浩的文采之时,赵启也更是为之喝彩。    特别是殿试一文中言及的新政之事,让人只觉心神大振。    然而在敬佩之后,赵启心中还是存有疑惑。    殿试‘不以规矩’那一策论,不知这位状元郎是为了迎合元化帝心思,还是借着殿试将自己的政见上达天听?    “两者皆有。”    顾云浩毫不掩饰,然而却还是有些没有想到赵启会如此在意此事,转而问道:“只是何来如此一问?”    这时,赵启却直直地站起身来,对着顾云浩恭敬一礼,道:“在下虽是不才,无法在举业上更进一步,然也盼着能以微薄之力为我华朝百姓做些事,大人殿试一文振聋发聩,在下愿追随左右,为大人所驱使。”    顾云浩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赵启已然全部明白了。    为何殿试乃至被点中状元之后,这位原本风光无限的状元郎,会被翰林院陈凯元指派去修撰《南巡起居录》,又为何在户部风波渐起的时候,右相孙惟德会那般大张旗鼓的为他举办冠礼。    原来自殿试一文之后,这位看似前程似锦的‘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实际一直处于危局之中,为一众世家大族所憎恶。    然而在这样的危机之中,顾云浩还是从未改变初衷,直到他入宫面圣之后,元化帝方才下令改良邸报,开始税赋改制。    虽然这一切并未放到明面上来,但赵启在翰林院跟随顾云浩了一段时日,几经推敲,便猜到了这位状元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在弄清楚这些之后,赵启心中满满的叹服。    虽然眼前这位少年比他还小上许多岁,但这一丝也不影响他对这位少年的敬意。    但顾云浩却是不晓得赵启心中所想,见着他突然如此郑重,也还是有些诧异:“博彦,这乃是何意?”    赵启,字博彦。    “在下愿随大人去户部,然却并非为户部之人,只盼今后亦能随大人左右。”赵启说道。    这时,顾云浩也明白过来了。    感情这赵启是要追随自己,身为他门下的幕僚,而并非乃是户部的侍从而已。    这个顾云浩倒是知道的。    本朝官员,基本都爱养些门客幕僚,然而却并非每一个官员都会如此。    第一种养幕僚的,乃要么是官阶较高的官员,或是为政一方的官员,比如他的老师江程云,还有他们越省的提学李霖越,门下都养了些幕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