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页  (第1/2页)
    这个朋友,就是日后与唐怀瑜关系始终颇好、曾与她一起去京市的慕芸。    这是后话了。    唐怀瑜遇到这种情况,唐怀瑾那边,也不遑多让。但也有一点区别。在唐怀瑜面前,同乡们觉得这是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很好欺负,细胳膊细腿,哪掰得过自己。可到唐怀瑾面前,就要换一副姿态。    不敢有什么动作,嘴皮子飞快,抹黑、信口开河,说唐怀瑾不是唐德的种,否则怎么一点儿都不像唐德。还有更难听的话、污言秽语,唐怀瑾到现在都记得。又因太过难听,只是想想,他都觉得恶心。    他理智上知道,那些人讲的都是无稽之谈,完全不符合生物常识。    但还是被提了个醒。童年时一直缠绕他的问题再度浮现。    于是,他决定去做个检验,一劳永逸,让自己安心。    那时候,唐怀瑾还是很自信的。他查过许多资料,明白龙凤胎的面容不相似,是很寻常的事。再有,自己和唐德的眼睛一模一样,哪里是半点不像?    他偷偷拿到谢玲头发时,觉得:只是一个小检查罢了。    甚至想好,等检验结果出来,自己差不多就要离开。到时候,给谢玲许诺。等到了国外,会给她时常寄各样礼物回来。    然后结果真的出来了。    给唐怀瑾浇了一盆冷水。    他真的不是谢玲的孩子。    当然,也不会是唐德的孩子。    更不是唐怀瑜的双胞胎哥哥。    ……    ……    那他是谁呢?    唐怀瑾毕竟没有丧失理智。    他根据自己这些年,在唐家受到的对待,推断出:唐德、谢玲……他们是真的把自己当亲生骨肉对待。    那他又是怎么阴差阳错,成为“唐怀瑾”的?    他想了许多种可能。谢玲说的没错,不同人家,养孩子的方式不同。在医院时,尚会因为穿着统一的小衣服,有认错的风险。等到出院以后,又有自己年幼时模模糊糊的记忆佐证,又怎么会孩子被抱错、谢玲都不曾发觉?    思绪转到这里,唐怀瑾微微冷笑。    至少在医院,她的确没有发觉。    这就是他那个亲爱的、自诩深爱自家小孩的母亲。    唐怀瑾得出结论:在医院时,有人有意把我和唐德、谢玲的小孩互换。    对方也是个男孩儿。    和自己差不多的时候出生。    ……然后,再没有其他线索。    他很想知道更多。可自己势单力薄,真要调查,难免惊动其他。到时候,如果唐家发觉抱错事实,而他们的亲儿子或许过得好、或许过得不好……二十年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