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2节  (第1/1页)
    “柳条筐啊,可以装鱼啊,刚才忘了带个桶过来。难不成捧着鱼回去?”    夜萤说话间,一个简陋的壶状柳条筐已经编好,把鱼放进去,还能提着。    端翌没想到女红不行的夜萤,还会懂得编柳条筐,不由夸了句:    “真不错。”    “别笑我了端大哥。”    夜萤不知道怎么的,瞥了一眼他腰间的香囊,脸上羞起了一道红霞:真是好愁人呐!端大哥老是带着那个手艺至差的香囊,也不怕人家笑话。可是他不怕,她还要脸呐……    “嗯,我说极好就是极好。”端翌拿起柳条筐,道,“走,咱们去看看他们的战果如何,也差不多了,天要黑了,该回去了。”    “好。”    夜萤站起身,端翌默默地立在她身边候着,待她开步走跟在她后面。    他可不敢让这个小女人离开他的视野。    在他眼里,她越来越神秘了,总让他有一种无法完全掌控的感觉。他真害怕,哪一天,他不这样紧紧跟着她了,她是不是又会象上次那样突然消失?    所以,他必须走在她的身后,不离左右。    “夜姐姐,我们收获颇丰,你们呢?”    宝器炫耀地从水里提起一串用柳条串过鱼腮的鱼来,得意洋洋的。    “我们也有所斩获,今天这些鱼够了,咱们回去吧!”    夜萤招呼道。嗨,大家好,这里是更新君江陌南……    第三百二十七章晚景凄凉    大家自是听从夜萤的招呼,收钓竿的收钓竿,收鱼的收鱼。    夜萤这才发现,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她用柳条筐装鱼,这边钓起来的鱼比较小一些,他们都是用柳枝直接窜了鱼腮,然后放在水里,鱼一时半会也死不了。    现在每个人提溜起来,都是至少三四条鱼啊,看来她走后,大家都收获颇丰。    夜萤见状,挺奇怪地问道:    “以前村里人怎么没人发现,这里鱼这么多,其实鱼也可以卖钱的啊?”    “村里人不太会做鱼,嫌鱼腥气,再边上这河里老是淹死人,所以更没人过来了。”    白雪比较知道内情,便答道。    “哦。原来如此。”夜萤知道了答案,晓得这种观念一时也没有办法改变,便笑道,“我以后教大家做几种菜式,大家懂得去腥后,就会放心大胆吃鱼了。”    这不是典型放着粮仓挨饿吗?    夜萤觉得难怪这个村子里的人这么穷,原来他们太小心翼翼、固步自封了。    一点小尝试和突破都做不到,还怎么发家致富啊?    所以喽,办学堂是必须的。启民智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他们灌输文化知识。    一行人行走间,夜萤对大伙说,你们先回去吧,我送条鱼给赵大娘。    眼前就是石庵,本村的人都知道庵里住了个老无所依的赵大娘,见夜萤要去送鱼,端翌道:    “我跟你去吧。”    傅大夫见端翌一脸想和夜萤独处的模样,自然很识趣地道:    “那咱们先回家收拾鱼吧,宝器,你不是说你钓起来的都要送白雪吗?”    “那是自然。”宝器慨然地点点头,眼睛一扫白雪,见她脸颊忽然红了一块,却显得肤色白里透红,愈发明媚,不由地看呆了。    见那一撮人远去,端翌便对夜萤道:    “进去吧!”    夜萤抬眼,暮色下的石庵,青苔印墙,草色枯黄,从庵门口看去,正中的香炉残破了一个口,看上去香火并不旺盛。    这石庵,原本供奉的是乌髻娘娘。而这位乌髻娘娘,传说中却也是柳村里的一位普通姑娘。只不过,她从小学喜好医术,自学成材,经常上山采药,为村民治病。    村民们都十分敬重她。    某一日,这位姑娘在上山采药时,累了,在回村里,便坐在路边休息,谁知道就此坐化。    村里人都说她是善行感天动地,所以坐化成仙了,于是便立了庙来纪念她。    逢年过节的,村民们会自发来祭祀。    当然,乌髻娘娘主医药,来这里祭拜的,还是以生了病,以医问药的居多。    石庵算是村里的公产,赵大娘住在这里,也是经过公中的同意,否则也不可能容许她住在这里。    平素,赵大娘就帮着石庵扫洒,算是尽一份心力。    只不过,她的三餐供应,则靠大家的善行。年成好的时候,大家供给就多一点,年成不好的时候,供给就相应少多了,因此三餐不继、食无定日,半饥半饱对赵大娘是常态。    夜萤感同身受,心道:还好她是穿过来的,若是原主,一直坚持和吴大牛和离的话,最后怕是也要落得到石庵和赵大娘为伴吧?    端翌看着夜萤表情凝重,似知道她在想什么,便道:    “还不进去,天都黑了,你是要站到变成雕像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