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节  (第3/3页)
输赢成败,岂不痛哉。”    范颐鸣大惊,“四殿下,万一惹怒陶大人可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你说如何是好。”谢睿冷笑着,按着箭伤未愈的肩膀,隐隐作痛。“大不了万箭穿心。”    过了会儿,范颐鸣问:“若陶大人答应。你当真要娶章青鸾?”    谢睿沉默一会,随意道:“娶嘛,我又不掉一块肉。”    河南,陶府。    陶金海看过谢睿求助信后,叫来章青鸾,问她的意思。    青鸾接过信看了半晌,阳光照在信纸上,有些刺眼。她半真半假道:“若我选,我要当公主。当皇后有什么意思,自古皇后哪一个有好下场。外公当皇帝才好呢,我们谁的脸色也不用看。”    陶金海笑了笑,从断箭隔桌扎着信拿回来。章青鸾感到手中有尖锐的东西一次,陶金海分寸把握的极好,青鸾还是觉得手心一疼,闷闷的钻心。    陶金海再次审阅这封状似深情的求助信,目光落到‘以命换还命’上,迟迟没有挪开眼睛。抬头,诧异的问青鸾:“他还不知道?”    青鸾触及伤心事,默默点点头。艰涩道:“他不知道。”    陶金海当机立断,“拿去烧了。”青鸾下意识的抬手去接,一旁伺候的下人已经接过扔进火盆。    第204章    窗外细密靡靡,杨久安拖着沉重的步子去给长公主请安。长公主雍容华贵,气质优雅。两代帝王变动没有对她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换哪个都是她的弟弟。    长姐如母,阿团和阿圆对她都有深厚的感情。    建由候府承蒙长公主之故,大厦将倾时,仍稳固如初。不管出于政治层面,还是长公主的美色,建由候杨圪都不得不掏出真心,侍奉着他的公主。    从各种意义来讲,杨家并不希望天下易主。    长公主褪下宝石戒指,深绿的宝石面上泛着幽邃的光。玉脂凝膏浸在热水里净手,肤泽晶莹,金盆的光泽都被压黯淡无光。杨久安敛下眼神,行礼叩安,腿弯还未屈下去。长公主高兴道:“琨儿,你怎么来了。”    杨久安官名杨琨,字琅玕。在中学堂的时候,年幼的杨久安嫌自己的名字拗口难写,索性将乳名久安两个字顶上去。    杨久安拉近凳子,靠着长公主坐下。犹豫半晌,不知如何开口。    长公主将儿子的神色收在眼里,掩帕一笑,眼中尽是了然。杨久安从小就是藏不住事的,性情耿直,重情重义。长公主问儿子,“什么事着你这么为难?”    杨久安沉默片刻道:“有一事我瞒了舅舅,我不后悔。可还有一事,我不知该不该瞒。”    “哦。你瞒了皇舅舅什么了不得的事?”长公主不由的松口气,笑道:“可是又遇见哪个楚楚可人的姑娘,想为她求情。还是禁卫军中又有谁招惹你了……”    “国事。”杨久安神色认真。    长公主一愣,慢吞吞道:“哦,是吗。琨儿什么时候也关心起国事了。娘猜猜,你身边能挂的上号的人,无非储谦和章年卿。储大人和章年卿交往甚密,想来是章年卿出了什么事吧。”    长公主抬手,丫鬟们鱼贯而出,只留母子两人。长公主半阖着眼,想了想道:“前些日子,小齐王奉旨去河南求和,被陶金海削了脸面。章年卿和陶金海血脉相连,你是怕章年卿受到牵累?”    “不是。”杨久安低低道:“在他那里只有里应外合,哪有牵连可言。”    长公主警觉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娘,我觉得……章年卿写的檄文有问题。”杨久安绝望的抬头,“娘不觉得很奇怪吗。陶金海在皇上和谢睿的夹缝中生存,可我们行军的每一步都好似能被人料到一样。陶金海一路带兵朝西北而去,沿路攻城掠池都很容易。”    “有时他们倾尽兵力,一点不怕河南空虚,朝堂趁机攻打。有时又虚晃一招,河南重兵把守,将围剿的大军杀的一干二净。仿佛有神助力一样。”    长公主冷静的问,“你能看出檄文的藏的暗语?”    杨久安道:“我,不能。”    长公主十分奇怪,“那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怀疑。”    因为章年卿把儿女送走了!斩断后路,背水一战,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章年卿的立场。杨久安咬住舌头,好悬没有吐出这句话。垂眉道:“我和章天德二十多年兄弟,他有什么异常,我最清楚。”    长公主想了想,问他:“这话你可曾对皇上说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