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1/3页)
    第116章 婶娘    荣锦棠和付巧言一共只在五福地待了半个时辰, 然后就启程归京。    说要熟悉五福地不过是个借口, 大概走个过场就完事了。    回程似乎要更快一些, 当马车停在朱雀大街草木书局门口时,付巧言还没发觉已经到了。    荣锦棠自己先下了车, 然后亲自扶了付巧言下来。    因藏书众多,朱雀大街的草木书局总店铺面很大,比旁的铺面宽了一倍有余。当间草木书局四个大字是大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爷乔琛所书,四个字苍劲有力,老远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朴之感。    付巧言站在门边仰着头看,朱雀大街上的店铺栉比鳞次,彩幡飘摇,实在别有一番景致。    宽阔的青石板路可容马车双向穿行, 两旁的店铺全部大门敞开,灰帽灰衣的店小二都站在店门口打声招呼来往商客。街上不时就会停下一二马车, 锦衣华服的富家小姐或青冠长衫的世家公子下了车来,笑着往商铺里走。    荣锦棠也没催她,就让她站在门口这样看。    这条街, 见证了大越百年的荣耀。街上开的多为老字号,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应有尽有。有司胭脂水粉的红颜斋,有司金银器皿的琳琅阁, 还有两家大越闻名的布庄,一家叫锦衣缘,一家叫程记布庄。    除了这些食铺更多,从糕点到私房, 从素斋到全肉席,几乎占去了朱雀大街一半的店铺。    付巧言站在这繁荣的闹市中,久违地感受到了大越的富足。    百年积淀,终有今日之盛世。    她收回目光,看向等在身旁的年轻帝王。    荣锦棠站在那里,看着百姓热闹地生活,脸上也带了些笑容。    付巧言轻声说:“这里真热闹。”    荣锦棠问她:“看美了吗?”    付巧言牵起他的手荡了荡,拉着他往书局里面走:“美了,多谢陛下。”    出乎付巧言的意料,书局里面人也不少。    这家总店的书算是门类比较全的,百姓可在这里订书,也可以直接过来临抄。    不过抄书是要付日租费用的,而且不能弄坏书本,所以一般也多为书生秀才之类的文人才会日日都来。    近年来造纸技术以及活字印刷手艺都日趋稳定,因此大越书本的比前朝要便宜许多,然而就是这样寻常的百姓也无法什么书都能买回家去。    所以大越才开办幼学和县学,为了让百姓能用很低的束脩识字读书。    付巧言跟荣锦棠在书架之间穿行,不时停下来抽出一本看,有些书偏门,宫里头可能也是没有的。    荣锦棠道:“民间最便宜的便是启蒙书籍,其他书若想要看,就必要去书局租看或者去茶馆听书。”    启蒙书籍都是国库贴钱印刷发行,大多数百姓家里都能备上一两本。    付巧言翻开一本讲农耕的书,对他道:“以往因着父母都是做先生的,所以我跟弟弟没缺过书看。我爹书院里和我娘教学的人家一般藏书丰富,都可借回家给我跟弟弟瞧。”    “后来我听幼学里的同窗讲书本难借,才意识到自己多幸运。”    付巧言幽幽叹了口气。    荣锦棠见她有些思念父母,便捏了捏她的手,道:“不是说想问问《周山志》还有没有新篇?咱们去问问。”    说罢也不等她反应,就拉着她往柜台走。    书局里人很多,抄书的都在二楼,一楼的大多是看和买的,不过大家都是安安静静,没有一个大声喧哗。    付巧言一路都有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