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8节  (第2/2页)
    “我也是”其他人附合道。    穆先生这次夹得书本有点厚,走进来之后,大家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视他这个夫子为无物啊,没办法,咳了几下后,课堂安静下来。    “各位才子们,结过一个月的学习实践,有何感想”穆先生笑眯眯的问向大家,看着众人如便秘的表情,不置可否。    “实践,什么叫实践?”有人问道。    “到田里做农活啊”穆先生回道。    “啊原来指这个啊。”众人摇头,那个农活是他们这样的人干得吗,并不认同。    没有下地的,都不敢吭声了。    “有没有人想说些什么?”穆先生继续问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说什么,总共就让了几节课,而且每次都是一张纸一挂,课就结束了,能说什么。    严旭然见没有说,自己站了起来,“我有些话要讲”    “请讲”穆先生点头。    “我把各地物价统计好了。”严旭然把自己统计好的单子给了穆先生。    其他学子都惊讶的看向他,居然不声不响的把这件事了?    “有何感想?”穆先生接过单子看了一遍,不错,有几句感悟。    “物价最高的是北齐,最低是赵地,处于中等的是燕地、和赵地,不比较不知道,比较过后,发现这很不符合事实,北齐发展得并不好,为何他的物价最高?”严旭然百思不得其解,穷地方的人不应    当没有银子买东西吗,所而是物价最高。    “问得好”穆先生高兴地点头,“是啊,为何呢?”    “学生不知”严旭然站起来拱手行礼。    “说老实话,我也不知”穆先生笑着回答他。    “啊”严旭然惊讶,你不知你出什么题。    “不过我已经向人请教过,各位听过传言吧,北齐有金矿的传言。”穆先生严肃起来。    众人点头,但谁都没有出声,这可不是能随随便便议论的事。    “世人一直认为,我要是有个金山银山就好了,这样就不要生产劳作了,就可以坐享其成。大家是这样认为的吗?”穆先生反问着学子。    “是”众人点称是。    “北齐金矿的金子有一部分流入到民间,成为币而流通,但实际上北齐的生产极其低下,低下的结果是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粮食或其他东西出产,币多物少的结果是什么?”穆先生边分析边反过来问    向学子。    “币轻物贵”严旭然反应过来。    “对,就是这样”穆先生点点头。    “这样说来,有金矿并非是件好事,得有粮有物跟他对等,才有意义。”严旭然想了一会儿说道。    “没错,以前的北齐就是陷入了这样的怪圈,结果导致农事萧条,生产低下,这就是我为何要问你们各地价格的原因,通过这个现实来认识一个真实的北齐。”穆先生情绪高昂的对着大家说道,希望    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除了严旭然,其他人都焉了,书中从没有提到过物价能反射出这样的道理。    穆先生继续说道,“至于说到劫匪县令,一方面仍然说北齐的贫困,另一方面,一个读书人能放下身段做劫匪,试问在坐的能做到吗?”    “打死我,也想不出做这行当啊”有学子说道。    “我也是”    穆先生笑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做劫匪,而是从中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变通,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不拘泥成规,能够迅速作出应对,解决眼前的困境,即使是劫匪他也值得人尊敬    ,你们或将为官,或已经为官,在处理民事时,只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想就是劫匪也可在律法之内情有可原。”    原来觉得可笑之至的学习,听到这里,都笑不出来了,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这些道理,他们可能在将来会懂,但是却需要花上很长时间,甚至花出不可想象的代价才能懂,但今天有人轻而易举就告诉了    他们。    他们觉得这五百铜子值。    “那先生,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大家兴趣来了。    “了解了一点点北齐,当然带你们入入官门”穆先生了然的说道。    “哦”听到的人都眉角飞扬,这真是他们想知道,想懂的。    “不急,世子爷身边的曾先生会带着大家入官门。”穆先生对着众人说道。    京城皇宫    “报,北齐急报”近侍急切的到书房传话。    “传”仁宣帝放下手中的笔,会是什么事呢。    “是”近侍又急切的外转。    “禀皇上,八百里加急”呈报人被引了进来。    “逞上来”仁宣帝手指敲着桌面,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    仁宣帝打开火漆封口,抽出信件,迅速的看完,看完后,往桌子上的小铜炉里一丢,顿在那里想了好长时间。    就在近侍是否要提醒时,仁宣帝开口了,“让中山郡王速速来见朕。”    “是”    乾明三年    中山郡王再次手握兵权,领着大军直挺北齐和突厥交界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