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0节  (第1/2页)
    施世骠的二哥施世伦,满肚子的学问。奈何,脾气却太过耿直了,屡屡得罪满洲重臣。    有人抓住施世伦的诗词中的漏洞,大作文章,想整死施世伦。    轻易不管闲事的玉柱,倒是在老皇帝的跟前,帮着施世伦说过几次好话,让他顺利的化险为夷了。    有了这一层渊源之后,施世骠自然乐意亲近玉柱了。    玉柱正想了解福建和台湾的实情,既然施世骠主动靠拢了过来,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文秉,你太过客气了,坐吧,坐吧,咱们一边品茶,一边扯谈,快何如哉?”玉柱果断起身,亲手拉起了施世骠。    第698章 金门菜刀    施世骠十分嘴碎,明明是分析朱一贵的起义形势,却硬是扯上了郑成功和施家的恩怨。    玉柱只是含笑倾听,却绝不插话。    郑成功和施琅的恩怨,早就是过去式了。    不过,施世骠说的一段秘辛,倒是勾起了玉柱的兴趣。    想当年,玉柱读《鹿鼎记》的时候,简直是如痴如醉,茶饭不思。    偏偏,施世骠提及了诸多熟悉的人名,玉柱立时来了精神。    康熙二十年,郑经病危时,授郑克臧监国剑印。    然而,郑经去世后,郑克塽的岳父冯锡范伙同刘国轩,先下手为强,以国太董氏的名义,干掉了郑克臧,并拥立郑克塽为延平郡王。    据施世骠所言,郑克藏的落败,主要是其岳父陈永华于一年前病死了,从而失去了最大的助力。    咳,陈永华,这不是天地会的总舵主,韦公小宝的师傅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玉柱皆通读焉。    玉柱浅浅的一笑,查良镛的先祖查升,正是查嗣庭的堂兄。    查嗣庭,和玉柱虽有半师之缘,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主动投入了隆科多的门下。    反观玉柱的启蒙恩师汤炳,自从拜入了玉柱的门下之后,短短的十余年间,扶摇直上,已经官至礼部汉尚书矣。    玉柱正和施世骠茶叙,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帅,大帅,不好了,欧阳总镇轻敌冒进,中了埋伏……首级被贼军砍了去……”一名血人般的绿营军官,扑倒在了玉柱的脚前,嗓音嘶哑的哭诉了台湾镇绿营兵全军覆没的噩耗。    台湾镇的现任总兵,名叫欧阳凯,福建漳浦人,原为江南苏松镇总兵。    “呀,鹿耳门完了,台湾危矣。”施世骠闻讯后,大惊失色,脱口而出。    玉柱不是福建人,自然不清楚鹿耳门的厉害。    客观的说,玉柱只知道,郑成功趁满潮之时,悄悄的摸进了鹿耳门航道,偷袭得手,并顺利的收复了台湾岛。    施世骠是老福建了,他见玉柱面露不解之色,便叹息着解释说:“不瞒中堂您说,水师欲入台湾,别无他途,必走鹿耳门。”    玉柱点点头,鼓励施世骠继续说下去。    施世骠得了鼓励,说得更卖力了。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时辰。    玉柱留施世骠用了膳,才放他离开了督署。    平台的兵力,其实是足够的。    别的且不说了,单单是玉柱从京城带来的精兵,就足有六千多人。    这六千多人,可不是传统的绿营兵,而是久经近代化训练的近代新式军队。    不客气的说,只要这六千人登了岛,就意味着,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据施世骠所言,由于航道淤积的缘故,只能从鹿耳门登岛,别无他法。    玉柱自然是心中有数的,这个时代的大清,受限于航海测绘技术的低下,大家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    早在明末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就占领过岛内北部的基隆。    台湾的殖民史,西班牙人主要在台湾北部活动,而荷兰人重点经营台南地区。    玉柱其实早有准备了,已是康熙末年,他手头掌握的六千精兵,弥足珍贵,不容有失。    所以,照玉柱的想法,自然是施世骠率领福建水师打头阵,玉柱则带着六千精兵,乘坐洋船压阵。    至于,洋船过大,担心航道搁浅的问题,玉柱也已经想到了好办法。    就在洋船的后头,拖拽十几艘小船即可。    实际上,玉柱还有更快的拿下台湾的办法。    在这个时代,洋人的商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