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4节  (第2/2页)
的菜,烩到一起,赏给赵昌或是魏珠吃了。”    这么干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下面的人,再也分不清楚,皇帝爱吃啥了。    很自然的,也就无法有针对性的下毒了!    康熙凝神一想,不由笑了,骂道:“你个小混蛋,为了推卸责任,亏你想得出来呀?”    骂归骂,玉柱的建议,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康熙最终还是点了头。    玉柱却心里有数,只要有了充分的竞争,康熙的御膳质量,一定会大为改观的。    自古以来,只要是独一家的买卖,绝对会出现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妖蛾子。    比如说,两淮的上等官盐,以前就是官府垄断性经营的。结果呢,年年巨亏,而且永无止境。    后来,改为盐商们划界竞争专卖了,瞬间逆转了亏损。    虽然,这种盐业专卖制度让盐商们暴富了。毕竟,朝廷每年可以收上千万两银子的盐税了,没有白忙活。    畅春园的规矩,也和宫里一样。没有特旨和金批大令,下千两之后,谁敢擅自开门,斩立决。    康熙睡饱了之后,精神格外的旺盛,也没打算回畅春园去,就拉着玉柱谈天说地,滔滔不绝。    玉柱一看这个架式,啥不明白呀?    “老爷子,奴才以为,清溪书屋后头的那块空地,光长荒草了,怪可惜的,不如改建一下?”玉柱急康熙之所急,主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谁料,玉柱主动提了,康熙反而摆着手说:“国用不足之时,大兴土木,不太好吧?”    真是个,既当且立的老皇帝。    玉柱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进行论证,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老爷子,您也是知道的,奴才的阿玛一直叮嘱奴才,务必找着尽孝心的机会,不怕花银子。”    隆科多捞的黑钱太多了,玉柱帮他花一点在康熙的身上,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之举。    将来,有人弹劾隆科多的时候,康熙也花过隆科多的钱了,好意思穷追猛打么?    康熙一听,觉得甚为有理,便微微点了头。    既不是逼商人们捐款,也不需要动用国库,更不需要盘剥草民们,花隆科多的银子,修一座大水池子,康熙也享受得心安理得了。    只是,天亮之后,康熙刚走不久,张廷玉就来了。    张廷玉望着秀美的山水园林,心里一直暗暗叹气,他的名字里头,也带个玉字。    然而,此玉非彼玉也!    这一次,还是老样子,他亲手拟的旨,又亲自登门来给玉柱颁旨了。    (ps:精彩还可以继续,月票赏的多,我不睡觉也加更。)    第433章 先声夺人    “内阁奉上谕,著玉柱兼御膳总理事务大臣,钦此。”    “臣玉柱,领旨谢恩。”玉柱跪下接旨后,又多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兼差。    御膳房,从大的层面上,共分为四处。    一处是“外御膳房”,在景运门外,又叫“御茶膳房”。    值宿于宫中的王公大臣、南书房的官员们、上三旗侍卫们、内务府的官员们、太监和宫女们,他们的用膳都归外御膳房负责操办。    通俗的说,这便是大灶膳房,一口大锅炒几十个人的菜量。只管吃饱,不可能让你吃得太舒坦了。    另一处是“乾清宫御膳房”,又称内御膳房,专门伺候皇帝的用膳。其总人数,已经超过了500之多,并且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还有一处,则是皇太后及各宫主位妃嫔的专用小御膳房,又称“娘娘膳房”。    嫔以上的皇帝女人,并且是一宫之主,才有资格被称为“娘娘”,她们都有各自的小膳房。    娘娘们一般自称“本宫”,并被太监和宫女们称为“某某宫娘娘”或是“某主子”。    比如说,小佟贵妃,太监们一般都称她为“贵主子”或“贵主儿。”    有些历史剧里,太监居然称呼普通妃子为“主子娘娘”,这就是不懂规矩了,历史顾问要打屁股。    主子娘娘,这是对皇后的专用称呼,太监敢随便乱叫,肯定要掉脑袋的。    最后一处,则是皇家园子里或是皇帝行宫里的膳房了。    玉柱这个内务府总管,原本就管着外御膳房,现在,各个膳房也都归他管辖了。    从康熙元年至今,玉柱是第一个统管所有四处御膳房的勋贵外戚。    由此可见,皇帝对玉柱的信任,不言而喻的极重。    张廷玉一直对玉柱有看法。只是,他的城府极深,一直未曾表露出来而已。    这种看法的根源,主要是,张廷玉认为,玉柱能中状元,完全是沾了今上尤喜祥瑞的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