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节  (第1/2页)
    几句寒暄之后,见沈瑄没有多谈的意思,朱旺很快告辞,请来的良医也没能发挥作用。    朱旺勇武过人,胸有谋略,在军中颇有声望,曾一度被宁王朱权重用。    在永乐帝登基后,朱旺一直稳坐大宁都指挥使一职,即便张贵最嚣张的时候,也只是受到排挤,没有被顶替下去,足见其政治嗅觉敏锐,手段同样不低。    认定沈瑄有要事同孟清和相商,兴宁伯突然托病的举动便有了解释。    为使消息不外传,必然要隐秘行事。    鞑子诡谲,难保不会有一两个探子混在商队中进入大宁,打探消息。察觉到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影响到边军的行动。    定国公到大宁一事,定要保密!    心下打定主意,出府之后,朱旺特地叮嘱良医,不得将今日之事泄露出去。    良医再三保证,绝不说一个字。朱旺仍不放心,干脆遣亲卫跟着良医,寸步不离,谨防出现任何差错。    良医有苦难言,出入家门,医馆坐诊,身后都站着个凶神恶煞的军汉,生意冷清不说,巨大压力之下,险些神经衰弱。    直到沈瑄返回北京,军汉才被朱旺召回。    在那之前,被紧迫盯人的良医,仍要继续同压力抗争,继续神经衰弱下去。    送走了朱旺,沈瑄返身回到三堂东厢。    推开房门,迈步走进室内,临窗的案牍上,摊开的十数张宣纸墨迹已干。山水屏风之后,一夜未曾合眼的孟清和睡得正香。    松开的里衣领口,散乱在枕上的黑发,柔和了观者的双眸。    坐在榻边,沈瑄翻开道衍赠给孟清和的易经,自未批注处开始研读。    厢房内很安静,只有铜制香炉内,飘散出淡淡的清香。    窗外传来一阵蝉鸣,入秋之后,吵嚷了一夏的知了,也将渐渐息声。    孟清和睡得很沉,临近未时,仍未醒来。    看了一下漏壶,沈瑄俯身,修长的手指梳过枕上的黑发,擦过微红的眼角,托起孟清和的颈项和肩膀,将他抱了起来。    “十二郎,醒醒。”    低沉的声音滑过耳边,昏沉中,像是有几片羽毛轻轻刷过心头。    孟清和分不清是在做梦还是现实,闭着眼睛恩了一声,顺势靠在沈瑄肩上,不想动,又轻声打起了呼噜。    沈瑄有些无奈,宠着,由他睡,还是叫醒?    拍了拍孟清和的背,趴在肩上的人,竟像只猫一般蹭着鼻子和脸颊,就是不肯睁眼。    沙场上战无不胜的定国公没辙了,只能继续拍着孟清和的背,连叫了几声十二郎,无论如何,总得将人叫醒,用过了饭再睡。    至于吃了就睡,最适合养膘的问题,定国公表示,十二郎太瘦,还是胖点好。    在沈瑄的不懈努力之下,孟清和终于醒了,懒洋洋的打了哈欠,眼睛半睁半闭,不是沈瑄拉着,随时可能再栽倒,直接睡过去。    厢房的门被推开,侍人送来热水,漱过口,温热的面巾覆在脸上,孟清和深吸一口气,迷糊的脑袋终于清醒。    半捂着脸,只露出一双眸子,一瞬不瞬的盯着眼前的国公爷,暗暗撇嘴。    这位之前说什么来着?    守礼之人?自己竟然还信了?    放下布巾,托着下巴,色令智昏还是太傻太天真?    侯二代的厚黑程度,显然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这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对。    撞大运拣着了?更不对。    脑袋里一团浆糊,突然想起什么,耳根一阵发热,又把布巾捂脸上了。    “怎么了?”    见孟清和迟迟不出声,捂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沈瑄皱眉,握住他的手腕,用力拉开,然后愣住了。    措手不及之下,脸红成了苹果。    孟清和磨牙,转头,丢人啊!    头转到一半,下巴却被扣住,眼前一黑,唇被堵住了。    孟清和的脑袋又开始发昏。    气氛刚刚好,肚子却不合时宜的叫了起来。    伴随着不甚规律的咕噜声,xx蒂克顿时被扔到墙角种蘑菇去了。    侯二代单手撑在孟清和的头侧,沉默五秒,突然嘴角一弯,埋首在孟某人的颈间,低声笑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